《投資者網》謝瑩潔
頭頂“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環(huán),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品鋪子”,603719.SH)近年營收穩(wěn)步增加、門店持續(xù)拓展。但與此同時,公司也面臨著股東輪番減持、市值蒸發(fā)的困境。
良品鋪子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完善的產品供應鏈、豐富的行業(yè)經驗,但依然存在代工模式帶來的品控、研發(fā)費用較低等問題。行業(yè)高競爭的影響下,公司近年陷入業(yè)績滯漲的惡性循環(huán),毛利率也從30%以上降至27%左右。
如今,良品鋪子宣布回歸鄰家形象,300多款尖貨和爆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達45%。消息落地后,資本市場給予了熱切回應,公司股價兩度漲停。
不過,擺在公司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還有很多。2023年12月30日,第二大股東再次拋出減持計劃。
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
近兩年來,休閑食品公司業(yè)績普遍承壓,除往年業(yè)績高基數(shù)壓力外,最主要的因素是來自渠道端的影響,零食集合店遍地開花,“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等新銳品牌贏得資本青睞,加快了“跑馬圈地”的步伐。
隨著行業(yè)步入競爭紅海期,良品鋪子通過全品類布局SKU持續(xù)擴充,拉動營收,并親自下場參與零食折扣賽道競爭。
2022年下半年,良品鋪子推出子品牌“零食頑家”,以加盟模式拓展下沉市場,店內主要售賣第三方品牌產品。2023年4月,良品鋪子全資子公司廣源聚億斥資4500萬元參股趙一鳴食品,當時持股3%。
幾個月后良品鋪子將所持股份悉數(shù)賣出,彼時趙一鳴的估值僅35億元。股權轉讓僅22天后,趙一鳴即宣布和零食很忙合并,整體估值達到105億元。
因未提前獲知整合消息、錯失估值高位售出股權,良品鋪子最近正在起訴趙一鳴。
以上種種加劇了經營壓力,業(yè)績隨之滯漲。
2020年至2022年,良品鋪子營業(yè)收入分別為78.94億元、93.24億元和94.40億元,增長率分別為2.32%、18.11%和1.2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4億元與2.82億元、3.35億元,增長率分別為0.95%、-18.06%、19.16%。
2023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營收59.99億,同比下降14.33%;凈利潤19.1億元,同比下滑33.43%;其中,第三季度凈利潤僅199.84萬,同比進一步大幅下滑97.88%。
三季報顯示,凈利潤下滑主要是受市場及平臺變化影響,線上渠道營業(yè)收入下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固定費用占比增加。
總資產周轉率也呈下滑趨勢,2021年前三季度至2023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49次、1.38次、1.18次。這意味著總體經營成本的升高,增長動能出現(xiàn)下滑跡象。
部分研究機構因此下調了盈利預測。光大證券考慮到公司線上業(yè)務處于調整階段,線下開店布局進程有待觀察,下調2023年至2025年歸母凈利潤至2.72/3.85/4.31 億元(較前次下調35.3%/27.54%/31.55%)。
同質化競爭壓低毛利率
良品鋪子是上一輪零食連鎖經營業(yè)態(tài)的代表,其以高端零食切入市場,開拓線下渠道同時積極擁抱電商,登陸資本市場。
為了從低端零食中殺出重圍,2018年起良品鋪子開始營銷“高端人設”。公司進行Logo升級,將品牌形象更換成簡潔的“良”字印記,線下店也開始走疏朗大氣的“蘋果風”,在營銷上公司突出國際化、年輕化、高端化。
而在國內休閑零食上市公司中,只有良品鋪子線上、線下渠道收入占比均勻,兩個渠道基本各占一半營收,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門店數(shù)合計3344家,其中直營占比約四成。
同業(yè)公司中,三只松鼠(300783.SZ)、好想你(002582.SZ)以線上收入為主,線上銷售收入占比約八成;來伊份(603777.SH)、洽洽食品(002557.SZ)則以線下門店收入為主,線下收入占比均在九成左右。
線上或線下出現(xiàn)業(yè)績增長問題,都會對公司整體盈利水平帶來壓力,高居不下的銷售費用也在拖累毛利率。數(shù)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的銷售費用為11.5億元,占總營收的19.17%。
從結果看,高端化不僅未能提升企業(yè)的盈利水平,反而給市場留下了“零食刺客”的印象。
財報顯示,良品鋪子毛利率從前幾年的30%以上降至27%左右,2023年前三季度為28.54%,在同類企業(yè)中處于中低水平。同行可比公司方面,鹽津鋪子、來伊份毛利率分別在38%左右以及42%左右。
在2023年雙11天貓休閑零食預售排行榜上,良品鋪子也掉落在10名之外,而在2022和2021年時,其分別排名第8和第2。
二級市場方面,2023年全年,良品鋪子股價跌跌不休。2023年2月至9月,股價從40元降至20元以下。
股價低迷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產品競爭力有限、管理層決策有誤、股市整體下跌,而更深遠的背景則是零食業(yè)正在快速變化——從消費升級到折扣橫行。
股東發(fā)布減持計劃
據中商產業(yè)研究院數(shù)據,線下渠道仍占休閑食品流通份額的85%以上,零食專賣店、便利店等現(xiàn)代渠道不斷擠占傳統(tǒng)小門店的市場份額,電商平臺增長則逐步放緩。
良品鋪子作為老品牌的顧慮是顯而易見的,最擔心的是在與新渠道博弈的過程中失去話語權,最終淪為代工角色。
良品鋪子新上任董事長楊銀芬近期宣布大規(guī)模產品降價。據11月29日發(fā)布的董事長全員公開信,公司各渠道300款產品同步實施降價,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為該企業(yè)成立17年來首次最大規(guī)模降價。
降價消息發(fā)布后,良品鋪子股價大漲。12月1日收報21.32元/股,錄得漲停,此時距2月時的年內高點已跌去46.18%。最近一個月,其股價仍在20元/股左右徘徊。
在部分機構看來,良品鋪子仍在積極轉型,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有投資者擔憂,貼牌代加工的模式下,良品鋪子品控成本和難度增加,因此帶來產品質量問題。
究其根本,在于品牌高度依賴代工廠,缺乏產品研發(fā)能力,降價“治標不治本”。2023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研發(fā)費用為3620萬元,在營收中占比0.6%;同期,鹽津鋪子、恰恰食品研發(fā)費用6319萬元、4309萬元,在營收中占比2.1%、1%。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股東正在“用腳投票”。
12月30日,良品鋪子發(fā)布股份減持公告,持股26.05%的第二大股東達永有限公司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203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達永有限在2023年5月25日-11月29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了公司17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5%,套現(xiàn)4.04億元。
良品鋪子還遭遇高瓴系清倉。良品鋪子IPO時,高瓴資本持有股份共計4680.03萬股,占總股本11.67%。截至2023年9月30日,高瓴資本持股數(shù)量為1604.06萬,持股比例降至4%。
綜合以上來看,良品鋪子的轉型還處于起步階段,欲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收益還存在較遠距離。最近的股東減持、與趙一鳴對簿公堂,又為公司未來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研究機構對公司二級市場預測偏謹慎,并提示投資者警惕交易風險。(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