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熬過了困難期,科倫藥業(002422.SZ,下稱“公司”)已過萬重山。
5月,公司公開將認購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的內資股。此前,公司公開2023年報,自2019年后,業績首次回歸兩位數增速。同時,受益行情轉暖和分拆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明顯降低。
這家企業的掌舵者劉革新,目前已73歲。年過古稀之際,其繼續書寫管理生涯。同時,40歲的兒子劉思川任職公司總經理。歷經多個行業周期,科倫藥業在向更高維度攀登。
第一個創業周期
1995年的成都,事業頗有成就的劉革新決定自主創業,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人生的上半場,劉革新出生于武漢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后隨父母來到成都。在大連鐵道醫學院(現“大連大學”)藥劑學完成學業后,其任職一家國有藥廠,之后轉到合資企業四川奇力制藥擔任總經理。
彼時的合資企業,外方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經營過程中,因不滿外方的種種要求,劉革新憤而辭職。在45歲的年紀,其帶著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組成“三劍客”,湊足100萬元在成都新建一個藥廠,取名“科倫”。
“科倫”之名,出自劉革新認為科學技術要和倫理道德相結合。打小開始,其喜歡閱讀魯迅著作,身上人文情懷濃厚。不過,再豐滿的理想,也需要現實支撐。創業之初,做什么產品成了科倫藥業的頭等大事。
這一點上,劉革新發現了商機。當時國內沒有兒童專用的注射液,導致用量小的兒童也只能注射500毫升的成人用量。挖掘差異化的痛點后,科倫藥業推出100毫升的兒童大容量注射液,并迅速在市場熱銷。
積累第一桶金的過程,充分證明劉革新獨到的商業眼光,完成從0到1的跨越。幾年后,科倫藥業摸索出一條做大路徑:收購。
當時,因為國家推行GMP認證,一批未達標的輸液生產企業和醫院制劑室面臨關閉。時代的大門開出一道紅利細縫,劉革新就敏銳捕捉到。2003年到2010年,其收購13家輸液企業,包括浙江國鏡藥業。一番操作后,科倫藥業奠定了國內輸液龍頭的地位。
從破釜沉舟創業到成為賽道龍頭,劉革新和科倫藥業站上了時代的風口。2010年,科倫藥業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在新舊交替的商業舞臺上,劉革新享受資本市場的矚目,但內心已決定開啟下個挑戰。
第二個創業周期
2011年新疆伊犁,年屆六旬的劉革新到此再度創業。人生創業的第一個周期,其積攢豐富的經驗。這一次,劉革新想以敏銳的商業頭腦復制成功。
新創立的企業為川寧生物,主營抗生素原料藥,屬科倫藥業的子公司。如同當年預判輸液前景,劉革新認為全球抗生素原料藥的價格將持續上漲,于是萌生了投建一家工廠的想法。為了落地想法,其不斷往返于成都和伊犁,單程就花得十多個小時。
幾年后,川寧生物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抗生素中間體現代化工廠。期間過程,也是不斷磨難。該企業多次因廢氣、廢水超標排放被處罰,為此環保上投入數十億元。
小米的雷軍曾言,現代商業核心是找到風口,為此先后涉足手機、智能家電、汽車。在醫藥界,劉革新也不斷尋找風口,先有輸液,再有抗生素原料藥。而且,尋找風口的路還在繼續。
2016年,劉革新創立科倫博泰,主營ADC(抗體偶聯)腫瘤創新藥,屬科倫藥業的子公司。以現在的眼光看,ADC是創新藥的大風口,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大廠都競相布局,再度證明劉革新的商業眼光。
到這里,科倫藥業搭建出三輪驅動的雛形,稱為“品”字型運營架構。在醫療行業的“厚雪長坡”,劉革新持續尋找方向,并再次借助資本力量滾出財富的“大雪球”。
2022年底,川寧生物在深交所上市。次年7月,科倫博泰掛牌港交所。計入科倫藥業,劉革新擁有3家上市公司。截至5月20日,三家企業合計市值近1300億元。
至此,劉革新完成了科倫系千億市值的夙愿,但回頭看,過程充滿驚濤險阻。
已過萬重山
劉革新與科倫系找風口,是個人與企業向更高維度攀登。不過,攀登會伴隨市場的演變,伸出藤蔓和荊棘。
最大的阻礙,來自投建工廠、搭建研發平臺所帶來的負債。2022年,科倫藥業的資產負債率達50.68%。
負債端的承壓下,公司主營的輸液產品自2019年起遭遇價格下降。甚至,被寄予風口的抗生素原料藥,也因石藥、魯抗、哈藥等國內廠家的產能比拼,價格長期處于盤整階段。至于創新藥研發,燒錢無商業化產品是必經階段。
只不過,三個困難集中到了一塊,科倫藥業壓力山大。2020年到2022年,公司業績增長緩慢。直到2023年,三件事扭轉了力場。
第一件,科倫博泰完成港股上市,與川寧生物合計募資超20億元。其中,重資產投入的川寧生物不僅壓降負債,在扛過了環保壓力與對手收縮產能后,市場的天平也向其傾斜,原料藥價格回升。2023年,川寧生物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各自同比增長26.42%、128.56%。
第二件,科倫博泰在尚無商業化產品的情況下,默沙東與其達成合作,購買研發項目權益。2023年,科倫博泰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實現0.6億元。
第三件,輸液板塊受益疫情管理挑戰和流感因素,產品供不應求,量價穩定甚至小幅提升。2023年,科倫藥業的輸液銷售額同比增長6.96%。
三件事合力,促使科倫藥業轉暖,看到了穿越醫藥周期的曙光。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4.54億元、24.56億元,各自同比增長12.69%、44.03%,多年后重回兩位數增速。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3.37億元,同比增長70.68%。最為關鍵的,公司資產負債率降至36.87%。
對此,科倫藥業向《投資者網》表示,“隨著經營性現金流的持續增加,公司將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合理安排長期和短期債務的比例,壓降有息負債規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近期交流會上,喜愛文學的劉革新引用曹操《龜雖壽》的詩句作答。對于未來,其再次落子。
坐穩抗生素龍頭的川寧生物,目前正全力布局合成生物學新賽道,啟動雙輪驅動戰略,錨定了新的增長極。科倫博泰也有三款產品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5月,科倫藥業宣布認購科倫博泰發行的內資股,金額達6.03億元。
科倫藥業向《投資者網》表示,“科倫博泰將加速迎來多個新藥IND遞交及上市的里程碑,并將繼續完善‘端到端’的藥物開發能力建設、生產能力建設和商業化體系搭建,形成覆蓋創新藥開發完整週期的產業鏈,同時進一步積極推動公司的全球化戰略合作,最大程度發揮管線的全球價值”。
千億市值的科倫系,已過萬重山。(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