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銀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導致息差持續收窄,房地產風險局部暴露倒逼資產質量管控升級,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紛紛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資產質量總體保持平穩。齊魯銀行,憑借清晰的戰略定位、差異化的業務布局和穩健的風控能力,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4月26日,齊魯銀行發布了2024年業績報告,該行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風險管控等方面均實現顯著突破,以多項核心指標“雙位數”增長的亮眼表現,穩居區域銀行第一梯隊,成為行業逆勢突圍的標桿。
盈利領跑
總資產規模再上新臺階
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齊魯銀行盈利能力突出。報告期內,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4.96億元,同比增長4.55%;實現歸母凈利潤49.86億元,同比增長17.77%。據Wind統計,其中歸母凈利潤增速指標在已披露年度相關數據(包括年報和快報)的39家上市銀行中均位居第四,在已披露年度相關數據的14家城商行中均位居第三。
同時,齊魯銀行的資產總額也在穩步提升。繼2023年邁入6000億元大關之后再次突破至6895億元,同比增長14.01%,這一增速同樣在已披露年度相關數據的上市銀行中排名靠前,彰顯了其作為區域性頭部銀行的綜合實力。在資產規模擴張的同時,齊魯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其中,不良貸款率連續六年下降至1.19%,較年初下降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提升至322.38%,較年初上升18.80個百分點。
這一“量質雙升”的成果,得益于該行對信貸結構的精準把控。通過加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領域的傾斜,齊魯銀行既抓住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又強化了風險防控根基。
2025年一季度,齊魯銀行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再次領跑行業。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收31.65億元,同比增長4.72%;實現歸母凈利潤13.72億元,同比增長16.47%。歸母凈利潤增速指標在已披露相關數據的14家上市銀行中均位居第一。資產總額也再上一個新臺階,順利邁入7000億元大關,達7163.97億元。同時,該行資產質量再次提升,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17%,撥備覆蓋率提升至324.06%,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
這些成績不僅體現了齊魯銀行經營策略的前瞻性,更凸顯了區域銀行深耕本土、服務實體的特色優勢。
轉型突圍
構筑增長新引擎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創新求變、轉型突破”——齊魯銀行在年報中強調的這一工作總基調,正是其業績逆勢增長的核心邏輯。
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齊魯銀行主動調整盈利結構,擺脫對傳統存貸利差的過度依賴。2024年,該行通過發力交易銀行、資產管理等中間業務,推動實現非利息收入34.65億元,同比增長12.70%,這一增速領先整體營收增速8.15個百分點。特別是在財富管理領域,該行不斷豐富財富產品線,準入理財、保險、信托等多家合作機構,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這一轉型不僅在零售客群中建立了更強的品牌黏性,也為其增強了盈利的可持續性。報告期末,該行中高端客戶13.96萬戶,增幅15.62%;個人金融資產余額2952.87億元,增幅12.98%。
更重要的是,齊魯銀行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趨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將數字賦能作為業務轉型的核心環節,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生態。如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該行積極開展數字化運營,搭建手機銀行“銀企大集”。報告期末,個人手機銀行客戶達330.38萬戶,新增44萬戶,企業手機銀行客戶達11.01萬戶,新增1.97萬戶,并榮獲CFCA“2024數字金融金榜獎——手機銀行年度卓越獎”。在綠色金融上,齊魯銀行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創新推出排污權質押貸款等特色產品。連續兩年榮獲山東省銀行業協會ESG評價A類行,榮膺“最佳綠色金融中小銀行”“2024 年度綠色金融實踐模范銀行”等多項行業獎項。
這種“科技賦能+場景深耕”的雙輪驅動模式,為齊魯銀行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齊魯銀行的2024年業績報告不僅是一份財務數據的展示,更是一份區域銀行轉型突圍的實踐指南。通過堅持“穩”與“進”的平衡、創新與風控的兼顧,該行成功實現了規模、效益、質量的協同發展,為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隨著新一輪改革紅利的釋放,齊魯銀行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與自身轉型升級的雙向奔赴中,書寫更精彩的篇章。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