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停牌五個交易日后,江蘇長齡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齡液壓”,605389.SH)終于把醞釀半年的控制權變更擺上臺面:
7月11日復牌首日,長齡液壓以一字漲停告別兩連跌陰霾,股價強勢反彈的核心推力,源于公司年內二度易主事項終見眉目,創始股東夏繼發、夏澤民父子將以21.13億元的總對價讓渡控股權。
過去兩周,這只主營液壓元件的蘇南公司先因實控人籌劃轉讓而連續跌停,后因新晉芯片投資人胡康橋入主而一字漲停,情緒切換之劇烈,折射出股權博弈與業績拐點兩條主線的交匯。
在披露本次控制權變更進展當天,長齡液壓就收到了控制權變更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
實控人擬21.13億元轉讓控制權
7月10日晚間公告顯示,胡康橋控制的核芯破浪、核芯聽濤及江陰國資背景的澄聯雙盈,將通過協議轉讓及部分要約收購,合計取得長齡液壓41.99%股份,長齡液壓原實控人父子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下降至28.94%。由此,實控人將變更為胡康橋。
交易采取“協議轉讓+部分要約”兩步走——無錫核芯聽濤、江陰澄聯雙盈先以34.39元/股受讓29.99%股份,耗資14.86億元;隨后由同一控制人旗下的核芯破浪發出12%股份的部分要約,要約價36.24元/股,對應資金6.27億元。若一切如期完成,胡康橋將合計持有41.99%表決權,成為新實控人。
其收購方案的大體邏輯是:通過主動發起部分要約收購,既實現大比例股權收購,又規避全面要約,進而“鎖死”控制權。
市場對這宗交易的敏感,不只在于21億元的大手筆,更在于它發生在公司盈利四連降與股價“急漲急跌”的微妙窗口。2024年9月以來,公司股價從低點16.69元/股漲至今年7月1日高點48.47元/股,累計上漲190%。7月2日、3日,長齡液壓連收兩個一字跌停板。
長齡液壓2021年登陸滬市主板,當年歸母凈利潤尚有2.02億元,此后一路下滑。業績壓力疊加首發限售股解禁,夏氏父子萌生退意并不意外。
耐人尋味的是,今年1月他們曾短暫啟動又迅速終止過一次控制權變更,理由是核心條款談不攏。此時,夏繼發父子所持長齡液壓的股份解除禁售不滿10個月。
半年后再啟談判,交易結構與前次類似,但定價、融資安排已悄然調整,顯示買賣雙方在拉鋸中各退一步。
監管視角同樣聚焦資金來源。公告顯示,胡康橋擬通過自有及自籌資金支付對價,其中近半來自銀行并購貸款。高杠桿收購在A股并不鮮見,但疊加標的業績下行、股價波動,交易所7月10日即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就資金實力、后續經營規劃等補充披露。長齡液壓證券部回應稱“將按期回復并公告”。?
上市以來凈利潤連續4年下跌
公開資料顯示,擬入主長齡液壓的胡康橋生于198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專業,后留學美國,系核芯互聯創始人。核芯互聯成立于2018年,專注于數模混合信號鏈芯片設計,形成以ADC、DAC、時鐘芯片、運放、高速SerDes、隔離器件、數?;旌蟂oC為核心的一站式信號鏈解決方案公司。
二級市場給出了樂觀投票:7月11日復牌,長齡液壓一字漲停,收盤42.03元/股,已高于要約價,意味著套利空間收窄,部分資金押注新主帶來的轉型紅利。
資金層面,復牌首日成交額不足2400萬元,換手率0.35%,機構席位在前期拋售后再度試探性回流,1352萬元的凈流入雖不算洶涌,卻足以撬動籌碼真空下的漲停。
真正左右估值的,是胡康橋能否把芯片產業鏈資源嫁接到傳統液壓主業。透過長齡液壓這幾年的表現,受主業液壓設備制造增長放緩、光伏等新業務尚未形成競爭優勢等影響,公司業績呈現下滑趨勢。
2021年,長齡液壓登陸上交所,自此以后,公司歸母凈利潤逐年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長齡液壓營業收入分別為9.07億元、8.96億元和8.0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2億元、1.27億元和1.02億元。而在上市前的2017至2020年這4年間,公司的凈利潤一路上升,分別為7684萬元、1.6億元、1.7億元、2.36億元。
2024年,長齡液壓營業收入11.06億元,同比下降22.74%;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47.33%。今年一季度,長齡液壓營業收入1.82億元,同比下降32.97%;歸母凈利潤1376.12萬元,同比下降55.94%。
對于芯片專家胡康橋耗費大力氣入主一家制造企業,業內也多有疑惑,在長齡液壓公告中,本次交易是基于對上市公司現有經營狀況及業務發展前景的考慮,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出讓部分上市公司股份,為上市公司引入相關運營管理經驗以及產業資源優勢的實際控制人,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促進上市公司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及轉型升級。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易主或許是一次業務換擋的契機。長齡液壓原本主營液壓元件、精密鑄件,2023年收購江陰尚馳切入光伏回轉減速器賽道,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但收效有限。
胡康橋旗下的核芯互聯深耕芯片設計與工業互聯,市場猜測其入主后將推動“液壓+半導體”融合,亦有聲音擔憂跨行業整合難度。協議明確,交割完成后夏氏父子將在股東大會層面支持上市公司后續資本運作,為后續資產騰挪留下空間。
收購報告書將“拓展半導體設備及光伏跟蹤系統液壓市場”列為后續整合方向,若半年報訂單兌現,業績拐點可期。不過,要約收購需待協議轉讓過戶后才啟動,若股價繼續拉升導致公眾股東惜售,12%的要約目標能否足額達成仍存變數。
從更宏觀的維度看,這起交易亦是制造業“創一代”集體交棒的縮影。伴隨2019—2021年上市潮的限售股陸續解禁,業績承壓、家族傳承難題交織,越來越多第一代實控人選擇高位套現,將舞臺留給具備技術或資本背景的新玩家。長齡液壓能否借芯片新主重獲成長動能,尚需時間驗證,但資本市場上,故事已先行一步。(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