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陳紀英
編輯/萬天南
在家封控了快一個月,自稱“快憋瘋”的上海人Ted,4月18日,卻收獲了難得的歡樂時刻。
Ted的另一個身份,是永璞咖啡電商總監。
剛剛過去的418京東超級秒殺節,永璞咖啡的環比增長達到300%以上。
開心之余,也夾雜著些許遺憾和不甘,“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影響了物流配送,我們還能賣得更好”,Ted告訴《財經故事薈》。
永璞咖啡已經是京東秒殺的“常客”了,入駐京東不到一年,已經參加了十幾次秒殺活動。
吸引永璞咖啡持續參與“秒殺”的原因很多元,比如,降低過半成本的高效拉新,六七倍的ROI(投資回報率),全域市場的穿透力——永璞的大盤用戶女性占比九成,但在京東上,永璞男性用戶抬升到了兩成以上。
不止于此,京東秒殺的趨勢洞察,還為永璞提供了上新引爆、落地C2M的精準標尺——永璞每年上新近100款新品,利用趨勢標尺進行指引和校準,相當必要,而且可行。
“我們現在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全鏈路的”,Ted告訴《財經故事薈》。
“秒殺做得是高性價比的消費升級”,京東秒殺C2M項目負責人張國新一錘定音,“好一點,省很多”。
高性價比的定位,加持身居京東APP首頁的黃金位,京東秒殺頻道每天都吸引無數用戶在此流連、下單、復購。
95后女孩丹丹就是其一。
4月初,她在京東秒殺搶到了一款奢侈品牌女包,原價2750元,秒殺價只要幾百元。
丹丹曬單后,引來了不少剁手黨的羨慕:
“可以早點推給我嗎,我想薅羊毛而不是光看別人薅羊毛”,“以后我要每天在京東秒殺蹲坑!”
“我在其他平臺買的同款,花了1200元,考慮要不要申請退貨!”
以高性價比讓供需兩端同時受益,以趨勢洞察讓C2M定制新品成為新常態,京東秒殺是如何做到的?
高性價比的誘惑
身為北京某大廠員工,年薪20萬出頭,丹丹自稱是個“理性消費者”。
今年四月,她在京東秒殺下了五單,除了女包,還在四月中旬給母親入手了一款周大福手鏈,“也便宜了五六百元”。
去年入坑秒殺的貓奴方明,則對京東秒殺的小包裝產品,很是心動。
比如,他買過小規格的多種類貓條,只需幾塊錢,“我家貓是很挑嘴,多買幾樣,讓它嘗嘗,否則買了大包裝的,貓不吃就浪費了。”
現在,貓主子最愛吃的泰國進口貓罐頭,同樣來自京東秒殺。
當然,各種護膚美妝產品,最好也能秒殺幾款小規格,體驗是不是適膚,“我已經養成了每天來打卡的習慣”,丹丹自稱。
對于秒殺產品,京東還提供價保服務,“一不用擔心品質,真正的高性價比,是在品質保障之上的優惠。二不用擔心虛假打折,是到手的真優惠”。
丹丹曬出了女包后,竟然有人愿意加價200元轉買,“她搜羅一番,再也找不到這么高的優惠了”。
京東秒殺產品的優惠方式,相對多元。
以永璞咖啡為例,其一是“簡單粗暴”的打折,“通常折扣是15-20%左右,有時候還會更高一些,比如小規格的試吃裝,折扣可能會到50%”;其二,是附送一些限量款的免費贈品或者差異化的周邊產品。
像丹丹一樣,遵從理性消費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中國青年報發布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過半年輕人已經從“頭腦發熱的剁手”轉變成“人間清醒式下單”。
在京東秒殺池里,每天上線的產品高達六七百款,覆蓋了各個品類,既有日用消費品,也有生鮮產品如正當季的云南藍莓,以及蘋果手機等電子產品、奢侈品牌等等。
“基本上覆蓋京東上的全品類產品”,張國新告訴《財經故事薈》。
比如,從4月17日晚八點開始的本屆超級秒殺節,在5折商品專區,有德國進口德亞常溫原味酸牛奶、櫻桃MX2.0SRGB 機械鍵盤、WonderLab小藍瓶益生菌等生活必需、3C爆品、居家好物;
在超級百億補貼專區,則出現了任天堂SwitchNS掌上游戲機、海信電視75E3F、戴森Dyson、六福珠寶的身影;“真香會場”則網羅了年輕人最愛的最新趨勢潮流好物;還有不少防疫剛需產品,等等。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京東秒殺產品,并非積壓的庫存尾貨,也非釣魚引流的稀缺品,相反,這些產品大多是正當時令、正在風口,且經過市場檢驗認可的爆款產品,或者是京東通過趨勢洞察、和品牌、廠商一起孵化的C2M產品、共創新品等。
以生鮮爆品藍莓為例,京東秒殺頻道內數據顯示,藍莓品類近三年搜索量增長63%,用戶好評率評論數高達98%,頗受用戶關注。而在本屆超級秒殺節期間,藍莓也是C位爆品,京東秒殺聯手佳沃藍莓打造的一款C2M商品,28小時賣出了近10萬件。
永璞的主打產品液體咖啡、以及WonderLab主打的小藍瓶益生菌產品等,也正當風口。
“京東秒殺要讓更多用戶,以高性價比邁過消費升級的門檻,”,張國新總結。
全域入口,高效拉新
對于418京東超級秒殺節,永璞咖啡期待已久。
從4月初開始,Ted就和同事們為此忙碌起來了。
參與這場秒殺,于永璞而言并不容易——首先,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大部分存貨也在上海倉庫,為了不讓封控耽誤秒殺活動,在京東物流的幫助下,永璞把上海倉的近半存貨調配到了其他地區;其次,永璞的七成產品委托日本工廠加工生產,疫情期間,貨物的運輸、通關都變得尤為不易,“我們想盡了辦法”。
為何永璞要費勁心力,讓利參加秒殺節呢?
Ted道出了背后的秘密。
其一,如前文所述,帶來了銷量的暴漲。
這屆秒殺節,永璞在京東上線的36個SKU,全部參與秒殺活動,最終,在疫情負面因素未消的不利狀況下,全店整體銷售依然獲得了300%的增長。
但其實,這樣的高增長,于永璞來說已是常態。
此前的一次秒殺期間,品牌店鋪獨立訪客量環比增長了超460%,銷售數量環比增長超360%。
得益于十幾次秒殺活動的助攻,去年8月入駐京東的永璞,已經成為京東Top3的咖啡液品牌。
其二,實現了低成本、高復購率的拉新獲客。
營銷費用過高,是拖垮諸多新品牌的不堪重負。而隨著供應端的極大豐富,以及流量成本高企,品牌整體上的獲客成本也一路上揚。
“京東秒殺,拉新用戶成本低,質量高”,Ted總結。
比如,參與秒殺的永璞兩粒裝咖啡液膠囊,相對正品大包裝,每單雖有虧損,但以此拉來的新用戶中,大概10%會二次復購,“投資回報率整體達到了六七倍,效果超出預期”。
Ted曾經過粗略對比,發現京東秒殺的獲客成本,僅僅是其他渠道獲客的二分之一左右。
而且,京東秒殺為永璞拉來的新客戶質量高,消費力強,相對年輕。在去年的一次秒殺活動中,為永璞帶來的新客占比超75%,年輕用戶占比近77%。
永璞不是孤例。WonderLab品牌總監Lucas則驚喜的發現,“在京東,我們獲得了很多優質男性用戶”。
2019年創立的WonderLab,用戶大盤以女性為主,但是在2021年一次京東秒殺活動中,優質男性用戶的占比提升到了很多。
“目前我們優質男性用戶占比最高的產品,就是參與京東秒殺的益生菌產品”,總監Lucas很是欣喜,“這些優質男用戶,基本都是新客,未來,優質男性用戶也為成為我們重要消費群體,而且,上述用戶忠誠度較高。”
在Ted看來,京東秒殺打造了一條從種草到拔草,再到持續留存復購的閉環鏈路,“特別是對于我們新品牌以及新產品來說,讓用戶愿意試吃第一口是很重要的,如果產品好,低成本試吃之后,就能把他留下來,還會再來京東復購”。
其三,也能助攻品牌實現全域增長。
目前,無論是永璞還是WonderLab,基本盤還是在一二線市場,比如,永璞的一二線用戶大概占比七八成左右。
但不難想象的是,三四線的巨大潛力,也讓新品牌們躍躍欲試,先把一二線先把風向標立起來,然后進攻三四五線,是大部分新品牌的共識。
以火熱的咖啡賽道為例,相比于上海等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咖啡館相對稀缺,因此,當地的咖啡用戶,比較傾向于自制咖啡產品。
而在當下,低線城市的咖啡用戶大多還是飲用三合一的低端速溶類咖啡,而相對中高端的咖啡液,未來將會成為上述用戶消費升級的替代品。
而身居京東APP首頁黃金位,覆蓋全域用戶的京東秒殺,可以助攻新咖啡品牌下沉——京東秒殺可根據用戶所在城市及用戶偏好進行定向觸達展示。
綜上,京東秒殺,同步惠及了用戶和品牌。
上新引爆,C2M標尺
參與秒殺活動以來,WonderLab與京東的合作深度、廣度,都在持續加強。
Lucas表示,共創定制C2M新品,是不少品牌參與京東秒殺的必經階段——京東方面提供的趨勢洞察,可以為品牌上新提供極為細致的“菜譜”。
通過京東秒殺活動的持續曝光,WonderLab不斷滿足年輕世代消費人群在新的場景下產生的新的細分需求,為消費者科普腸道健康知識,傳遞品牌的科學專業性,提升WonderLab產品在用戶心中的信任程度,從而在京東站內形成銷售閉環實現持續增長。
永璞也享受了京東“標尺”的精妙。
去年雙11之前,永璞從京東嗅到一個新信號——蠟燭香薰產品很是火爆,尤其深得女性用戶喜愛。
為此,永璞上線了咖啡味的蠟燭香薰產品,作為雙11期間用戶購買產品附送的周邊贈品,最終,這款蠟燭送出去了十幾萬個,吸引了諸多新客戶剁手永璞咖啡產品。
“消費者收到后,評價特別好,不僅幫助我們拉動了11.11的銷量額,而且也通過好體驗,提升了后續的復購轉化”,Ted很是滿意。
一直以來,品牌對于新品總是“愛恨交織”。不上新則品牌老化,后續增長乏力,但上新風險極高。巨量引擎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每隔三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產品誕生,九成廠商推出了新品,但成功率很低,只有6%的新品帶來了新客戶。
以永璞為例,其每年要上線100個SKU的新品,除了一些短期售賣的跨界聯名限量商品外,差不多一年能產生10款爆品。
而清晰的趨勢指引,可以讓新品免于盲人摸象,減少試錯成本,加快上新速度,提升新品引爆率。
京東如何洞察趨勢?依賴于海量的用戶和交易行為。
去年,京東秒殺聯合京東零售智能供應鏈Y事業部,開始加注趨勢運營。
第一個環節是發現,關注或銷量上正在暴漲的新產品、新品牌、新品類,然后以此調節京東秒殺池的產品和品牌。
第二環節是孵化,在洞察趨勢之后,京東會下沉到行業,去研究品類生態。
如果品類集中度較高,就聯手頭部品牌,以C2M模式合作共創新品,如前文的永璞、WonderLab案例;
如果品類離散度極高,類似拖把、垃圾桶、垃圾袋等產品,品牌屬性不強,京東則選擇源頭工廠,大規模打造爆品,縮短供應鏈,把終端零售價壓到最低。
過去,這些工廠的業務模式,大多數是為品牌代工,遠離消費終端,難以洞察市場風向。尤其在疫情之下,不少源頭工廠訂單大幅收縮,產能大量閑置,而在京東的助力下,“你做工廠,我做市場”,可以走到臺前,直連終端,重新找到活路。
如今,京東已經對接了多個產業帶,推動了后者的轉型升級,救其于水火之中。
而無論來自品牌還是工廠的C2M新品,最終都以規模優勢達成了高性價比,本屆秒殺節期間,共有上千款C2M產品參與其中。
時至今日,深入上游,反哺供應鏈,推動消費端升級和供給側改革的同頻共振,讓用戶、品牌、平臺實現三方共贏,這是京東秒殺的初心,也是京東秒殺的現實,供需雙方也不再是“你予我奪的”“零和游戲”,這也是丹丹、方明等用戶,以及永璞等品牌對京東秒殺趨之若鶩的原因。
(丹丹、方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