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陳紀英
2017年,時年148歲的金融巨鱷高盛,出人意料地“變臉”又“變心”——對外自稱,“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開始對標 Google。
為了向高科技公司對齊,高盛甚至放寬了著裝要求——員工們可以脫下正裝,換上T恤;為金融行業提供SaaS服務的平臺也在隨后上線;累計招攬了九千多名工程師和研發人員,甚至一度超過Facebook。
當華爾街和硅谷的邊界坍塌時,太平洋對岸,轟轟烈烈的數字化風暴,也席卷了中國。
中國政府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GDP貢獻比將抬升至10%,工業互聯網的普及率將從2020年的14.7%提升至45%,同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五年間接近翻倍,2025年預期達到14萬億元。
另據麥肯錫預測,2025年,高度數字化轉型將帶動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率,較平均水平提升2.4倍。
盡管數字經濟的紅利已成共識,但在數字化征程中,卻暗藏多重陷阱,數據孤島、標準不一、質量太差、治理滯后、安全隱患等挑戰,如影隨形。與此同時,軟硬件國產化政策導向下的分布式改造、敏捷業務指引的架構升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數字化的亂紀元時代,找到正確的航向,清晰的航路,變得尤為重要。
“資產”為槳,擺渡“生產力”
1000個企業,有1000種數字化。
但其實,數字化雖上路不難,但成功不易。
從全球來看,麥肯錫的調研顯示,企業數字化成功率不足20%。
回看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原院長毛基業曾透露,他調研的中國公司中,四成啟動了數字化轉型,但僅有9%的企業轉型成功。
數字化中途撲街或者受挫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
波士頓咨詢(BCG)Platinion董事總經理陳果觀察到,不少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拿捏不好尺度和節奏,容易偏左或者偏右。
偏左是指企業偏重頂層設計,要么遲遲不能落地,要么頭重腳輕,初期項目就相當龐雜,投入可觀,待到發現項目有問題,又要全部推倒重來,導致投入產出比過低。
偏右是指企業低估了數字化的復雜性、長期性、系統性,項目點狀分布高度離散,又急于求成看到效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而麥肯錫的調研還顯示,“數實”沒能融合,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失敗的原因?!皞鹘y企業嫁接上數字化的翅膀是對的,但不少企業僅僅做了數字化轉型,結果組織沒有跟上、文化沒跟上,成了’兩張皮’,反而加速了倒閉進程。”
其二,到底如何衡量數字化的成效,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上述問題曾一度困擾網易數帆和其客戶。但在服務了十多個行業的300多家大客戶之后,答案漸漸顯山露水。
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在“2022網易數字+大會”給出了指引,數字資產豐富度,是衡量企業數字化水平的核心指標,企業數字資產必須滿足易管理、易使用、高質量、高價值四大特征。
換句話說,單純的“數字化”不是目的,如何讓“數字”沉淀為可復用的資產,反哺業務持續優化增長,才是可靠的途徑。
基于這一認知,網易數帆也描畫了“能力全景圖”,由軟件生產力模型、數據生產力模型、智慧生產力模型三位一體構建的數字生產力模型,去支撐三大數字資產中心:軟件資產中心、數據資產中心、智慧資產中心,從而支撐行業應用創新。
在軟件資產上,強調積接口、聚模塊、快開發;在數據資產上,強調破孤島、保質量、提價值;在智慧資產上,強調沉淀模型、適配場景、促進創新。
已有不少網易數帆的客戶,嘗鮮并受益于上述一攬子的產品和服務方案。
在吉利的生產車間里,新投入的第二代生產線,每年可以柔性生產超過15000-20000種產品,最小批次訂單可以降低到1臺,實現充分個性化定制,而且化繁為簡效率更高,3天可以更改所有汽車主配置,鎖定訂單時間僅需1天等,與此同時,這些能力還在對外輸出給行業,而其背后,就賴于一攬子軟件資產的沉淀和復用,構建以需求為中心的下一代制造業數字化架構,替代傳統的以資源為核心的ERP+MES+WMS體系。
在音樂場景中,歌曲識別模型、文本匹配模型等智慧資產,可以擴張應用到版權保護、歌詞制作等場景。
在金融行業,券商關注元數據、規則、模型、安全等級等相應資產的沉淀,而銀行沉淀的數據資產,可能包含電子臺賬、業務規范、安全指標等等。
可以說,在數字化亂紀元時代,網易數帆給企業數字化轉型擦亮了航向,以“資產”為槳,撬動生產力,“擺渡”更多企業,更早登上數字化轉型的新大陸。
先務實再務遠:全鏈路閉環,產品與服務并重
作為網易的To B 品牌之一,網易數帆的定位是“以云原生、大數據、人工智能、低代碼為核心的基礎軟件服務平臺”。
自2016年前身網易云品牌的推出,再到2020年的品牌升級,形成更加聚焦的產品定位,網易數帆始終保持著高增長。
這得益于其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產品服務并重,務實又務遠的戰略底色。
當下,不少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數據資產的開發、治理不同步的尷尬。
所謂數據開發,就是加工出數據資產,所謂數據治理,就是要讓數據資產提升質量、安全可控,從而能夠真正反哺業務。
兩者步調不一之下,企業只能亡羊補牢,要么先污染后治理,要么運動式治理,但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只能在某一個切面上改善,難以實現閉環治理”,一位券商數字化部門負責人深有同感,尤其是金融行業,對數據安全要求極高,一旦治理不當,出現數據安全隱患,后果極為嚴重。
而網易數帆所提出的數據生產力模型,給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全鏈路閉環的技術與服務,實現了開發治理的一體化,讓數據治理深入到數據的生產和消費環節,從而更好、更快地創造數據的價值。
上述券商就受益于此。
此前,這家券商在數字化轉型中,也遇到了多重痛點。比如,內部數據孤島林立,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同名不同義,同義不同名,即使同名同義的數據,也因指標不一導致差值明顯等等;其次,數據質量太差,難以滿足業務預期,無法挖掘價值;難以兼顧數據流通和數據安全;數據資產無法持續運營等等。
2021年,上述券商開啟了新一輪的數字化投入,引入了網易數帆作為全平臺合作伙伴,兩隊人馬聯合共創,上述痛點逐漸迎刃而解,在數據開發和治理上,實現了全鏈路的一體化,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
此外,在軟件生產力升級上,相比蓬勃的需求,無論大中小企業,長期都面臨技術人才短缺之痛,解放人力、效率更高的低代碼,可以候補上位。
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約有 65% 的應用程序都將涉及低代碼開發。
網易數帆所提出的以資產為中心的軟件生產力模型,通過微服務和低代碼,可以幫助企業沉淀內部標準化的原子服務與數據,形成可組裝的業務資產,助攻企業生產方式標準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產復用比,云原生底座則全程為服務運行保駕護航。
目前,輕舟低代碼平臺可以兼顧高效與體驗——能夠構建超1000個業務邏輯函數的復雜應用,同時保證用戶體驗不妥協,并實現100%的開發效率提升,同時成本降低超60%。過去一年,輕舟低代碼的開發者,已在全國13省市開發了200多個企業級應用。
在節省技術人力之外,輕舟低代碼還能推動開發人員的“開源”,不僅僅服務于專業開發人員,其高易用性,也能讓非專業開發人員快速上手——一個月入門,三個月熟練,與此同時,也支持多人協作等。
打磨產品之外,并重服務,則是網易數帆自2021開始落地的主旋律——面向客戶服務的人員要達到專家級別;從前期咨詢到項目落地,提供全過程服務。
在服務半徑上,深扎重點行業,積累know-how,不求廣撒網。
在網易數帆服務的300多家客戶中,金融行業客戶占比過半,此外,制造、流通、醫療、能源、政企,也是網易數帆的主攻領域。
在網易數帆企業服務中心總經理金葉看來,“這是市場、客戶和網易數帆互相選擇的結果?!?/p>
以金融行業為例,其典型特點是數字化轉型意愿強,但同時要求較高,比如對于產品能力、數據安全有著極致敏感,兜兜轉轉之下,其實可選供應商不多,網易數帆就成為了優選項。
另一方面,包括券商在內的金融行業客戶,IT系統發展悠久,每次系統迭代都要經歷三五年周期,而網易數帆通過長期陪伴式服務,再把服務鏈路串聯起來,雙方的關系就越發深厚。
同時,金融行業比較看重口碑效應,在樹立一個標桿客戶之后,后續不少客戶就接踵而至。隨著網易數帆越發深入行業,競爭壁壘也在持續抬升,可以實現對行業目標客戶的穿透。
因此,網易數帆聚焦重點行業,看似“進窄門”,但依靠著縱深度、專業性、好口碑,其實在“走寬路”。
先務實再務遠,先利他再利己,盡管不以增長為第一指標,但在“口碑健康,產品質量健康”之后,網易數帆的業務增長水到渠成,“我們始終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長,也沒有經歷過先冒進再裁員的陣痛期”,汪源透露。
數帆“有度”,生態“無界”,求解數字化最優解
如今,在To B 領域,巨頭、獨角獸集體入場,已成一片紅海。
考慮到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到龐雜技術,需要匹配多維能力、覆蓋多個鏈條,這一賽道,就分化出了兩條路徑。
到底是一路到底,對客戶需求大包大攬,全盤通吃;還是以客戶需求為原點,通過上下游伙伴的攜手,作大做強服務生態,打包產出全鏈最佳、全局最優的數字生產力提升方案?
網易數帆的選擇是后者。
“把控制權交給客戶”,這是網易數帆在2021年網易數字+大會上所提出的重要戰略主張,汪源打了個比方,“客戶是造車的,我們重點提供零配件,有可能是一個輪胎,有可能是個底盤,有可能是個發動機,有可能是變速箱,但總之你不可能代替大的客戶去幫他造車。非要把不一定擅長的東西捏合在一起,客戶感受不太好,我們口碑也會受損”。
這種姿態和定位,其實包含了多重深意。
其一,聚焦核心,內外協同,開放架構,力圖提供更好的打包產品和服務。
在內部,高度聚焦,持續打磨精進數帆的產品和服務;在外部,尋找最合適最優質的合作伙伴,如此才能攜手輸出最優的數字生產力提升方案。
這就要求,網易數帆必須堅持架構開放、內核開源。
目前,網易數帆已經深度參與全球主流開源社區Envoy、Istio、Apache Spark、K8s等,同時,在自有產品開發上,也堅持開源路線。
據網易數帆大數據產品線總經理余利華透露,網易數帆的大數據基礎平臺NDH,就堅持自主可控的開源路線,對底層技術平臺實現了代碼級掌控,安全穩定,多次攔截了誤刪數據事件,而且開發便利,實現了智能運維等。
其二,數帆與伙伴長短互補,打造無邊界的生態服務,鍛造最佳的生產力提升方案。
根據規劃,網易數帆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深度賦能200家以上合作伙伴,共同打造100個以上行業標桿案例,服務超過1000家政企客戶。
實現這一目標,網易數帆并非單打獨斗。其首次對外發布的聚焦生態建設的“揚帆計劃”,就是在聯手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構建服務生態,拓寬服務邊界。
首批合作伙伴中,不乏微軟、畢馬威等全球巨頭。
而在基礎設施層,英特爾、浪潮、華為、阿里云、UCloud、金山云等,都是網易數帆的合作伙伴。
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上述計劃。
其一,借此提升服務的專業化、定制化水平,助攻客戶更高效提升數字化生產力。
網易數帆服務的客戶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后者在數字化轉型中,存在諸多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引進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可以呼應上述需求。
比如畢馬威,在行業know-how上積累深厚,也具備組織戰略規劃和數字化頂層規劃的豐富經驗,網易數帆可以與其長短互補,為客戶打造中長期的數字化規劃和落地服務。
其二,在客戶拓展上,技術服務合作伙伴、渠道資源合作伙伴等,也能幫助網易數帆延長服務半徑,豐富服務供給,對接更多客戶需求。
綜上,有度有界的網易數帆,其實正在打造無界的服務生態體系。
數字化浪潮浪涌,但不會一蹴而就,在十萬億規模的數字化超級紅利中,也需要更多的“擺渡人”,錨定正確航向,以“數字資產”為槳,撬動企業的生產力進化,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