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潘思敏
9月,華懋科技(603306.SH)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規模10.50億元,主要用于改建擴建越南及廈門生產基地;同時對全資子公司華懋研究院增資2.5億元。
華懋科技主業是安全氣囊袋龍頭生產廠商,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公司還有對光刻膠的布局。
隨著華為新機發布直接證明了國產半導體的突破,市場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華懋科技的光刻膠業務,甚至傳言華為自產麒麟 9000s芯片,大概率來自這家公司。
猜測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公司與華為共同入股了徐州博康,這是一家國內領先的IC光刻膠與光刻材料公司,今年上半年已有多款產品取得了12 寸主流晶圓廠的訂單,是國內唯一規模化量產DUV單體的企業,已實現了完全國產化。
讓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家汽車零部件隱形冠軍究竟有多大能力。
安全氣囊量價齊升
華懋科技是國內汽車被動安全行業的龍頭企業,主要產品是汽車安全氣囊袋。據測算,截止2022年10月,公司安全氣囊產品的市占率約為37%。
安全氣囊袋的主要的原材料是尼龍66(PA66)、滌綸、硅膠等,原材料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64%左右,其中一半是尼龍66。這是一種強度高、熔點高、耐摩擦性好的材料,能夠保障氣囊12-15年的保質期,并且期間性能不下降。
但尼龍66的生產材料己二腈限制技術壁壘高,長期被海外國際大廠把持,不但價格高居不下,供給也時常受到限制,公司目前的采購成本高達每噸3.7萬元。
故而,公司的毛利率經常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目前國產尼龍66在技術上做出了突破,國內也面臨著史上最大規模的尼龍66擴產,從40多萬噸提高到600多萬噸。但是,國產尼龍66并不能一下子導入到汽配行業,還要考慮到下游的品牌測試及技術驗證。
華懋科技表示,目前都是在增產的環節采用國產材料的替代,成本下降已經在第二季度體現出來,毛利率在第二季度環比提升2.4個百分點,為29.28%,未來成本會逐漸緩慢下降。
華懋科技下游的客戶主要是Tier 1廠商,將安全氣囊袋賣給客戶,由客戶將安全氣囊袋、傳感器、電控裝置以及微型炸藥等組成安全氣囊總成后銷售給整車制造商,最后整車生產。
安全氣囊總成也是一個行業壁壘高、市場份額集中的行業,主要被國內外少數汽車被動安全部件一級供應商占據,如奧托立夫、均勝、延鋒等。這幾家均是公司客戶,今年上半年華懋科技的前四大客戶分別是奧托立夫、均勝、比亞迪、延鋒。
安全氣囊業務的最大看點在于搭上新能源車發展的紅利,可以說是量價齊升。
先從量上看,其一單車配套數量提升,新能源車比傳統油車需要更多的氣囊,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車型標配6個及以上。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測算,單車安全氣囊平均安裝數量已從2009年的3.6個增加到2019年5.7個。其二是隨著新能源車銷量的增長,氣囊需求也會提升。
公司也在逐步發力新能源車,公司主要客戶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賽力斯、蔚來、小鵬、零跑等。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占比已經提升至近30%,其中比亞迪占到公司營收接近18%,華懋科技一直是比亞迪的一級供應商直接供貨,而其他造車新勢力華懋科技都是通過Tier1廠商間接提供。
2022年,公司來自新能源整車廠的收入增速高達225.81%;今年上半年,這項收入增速則是81.28%。
從價上來看,更高附加值的一次成型式氣囊袋(OPW氣囊袋)需求增長迅速,進一步提升了安全氣囊的單車配套價值。與傳統縫紉的安全氣囊袋相比,OPW氣囊袋具有充氣后保持時間長,氣密性好等優點。
今年上半年,公司OPW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5.66%。
綜上原因,公司營收規模增速從2021年開始穩步提升。2021年到2023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2.06億元、16.37億元、8.9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01%、35.75%、40.94%。而今年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更是實現6861.13萬元,同比增長210.95%。
為了能夠抓住新能源車的紅利,華懋科技積極擴大產能。先看產能利用率,去年安全氣囊袋、安全氣囊布、安全帶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已是滿產滿銷。并且公司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上表示:“目前新能源車訂單增長較快,產能跟不上,有些單子沒辦法接。”
此次10.5億元可轉債,根據規劃,將4.88億元用于越南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3.56億元用于廈門生產基地改建擴建項目,還包括OPW氣囊袋生產線。
第二增長曲線:光刻膠
華懋科技最受市場關注的,還是光刻膠業務。
不過,華懋科技并不自己直接下場做光刻膠,而是參股了徐州博康。據半年報顯示,公司間接持股23.99%,另外華為子公司哈博投資持股8.97%。資料顯示,博康最近新一輪融資估值71億。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首臺(套)重大裝備擬認定名單公示: 無錫影速半導體的DEM4000直寫光刻機,公示期為2023年9月4日至9月10日影速集成的法人與徐州博康的法人均為傅志偉。
在IC(集成電路)行業,光刻工藝是將掩膜版的電路結構復制到硅片上的過程,而光刻膠及其配套試劑是光刻工藝中的重要材料。光刻工藝的成本約為整個芯片制造工藝的35%,并且耗費時間約占整個芯片工藝的40%-60%。
光刻膠上游是包括感光樹脂、單體、光引發劑及添加助劑等原材料,中游包括PCB 光刻膠、面板光刻膠和半導體光刻膠的制備,下游是各種光刻膠的應用。
上游原材料,基本被日韓美廠商壟斷。很多國內光刻膠公司在擴產的時候會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但徐州博康是國內唯一光刻膠產業鏈自主的企業,具備光酸樹脂、單體、溶劑、光刻膠生產能力,其中單體銷售主要在日本和韓國,已經供應十幾年,樹脂不對外銷售。
徐州博康作為中游光刻膠生產商,是國內唯一能夠生產A膠的企業目前已經批量供應國內頭部晶圓廠。徐州博康2022年以來多款高端光刻膠產品分別獲得了國內12寸晶圓廠的相關訂單,包括ArF-immersion產品及ArF-dry,KrF,I-line等。
產能方面,華懋科技曾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中表示東陽華芯和徐州博康總產能都在20億出頭,華芯光刻膠的產能更大,接近10億產值。
東陽華芯是2021年10月華懋科技通過東陽凱陽與徐州博康、東陽金投共同發起設立合資公司,公司目前持有東陽華芯51%股權。2022年7月,公司公告東陽華芯建設“年產8000噸光刻材料新建項目”事項,項目規劃年產8000噸光刻材料,主要包括ArF光刻膠系列(包含單體和樹脂合成)、KrF光刻膠系列(包含單體和樹脂合成)等。
不過,目前光刻膠國產化進程最大的問題不是產能,還是產品配方和穩定性,以及工藝控制是否能夠達到晶圓廠的要求。
作為半導體晶圓制造的關鍵原材料,光刻膠的市場規模增長主要來自于下游晶圓廠產能的擴增。根據集微咨詢統計,中國大陸共有23座12英寸晶圓廠正在投入生產,總計月產能約為104.2萬片。預計2026年底,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廠的總月產能將超過276.3萬片,相比2022年5月提高165.1%。
隨著技術突破,解決被卡脖子問題,國產光刻膠廠商將有望伴隨國產晶圓廠產能擴張,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光刻膠領域國產替代。公司光刻膠ArF驗證周期接近兩年時間,部分產品已經到了STR和MSTR階段,領先大部分國內同行。如果華懋科技率先突破,將會帶來各個產品的多點開花。
不過光刻材料客戶驗證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徐州博康目前還是在虧損狀態。其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上半年實際凈利潤分別為-492.32萬元、-12,716.54萬元、-4,337.26萬元,低于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簽署對賭協議時承諾的凈利潤。根據相關投資協議,徐州博康實際控制人承諾徐州博康2021-2023年凈利潤合計5.36億元,若三年累計凈利潤未達到承諾金額的80%。東陽凱陽有權要求徐州博康實際控制人回購或股權、現金補償。
總結來說,華懋科技未來的業績增長主要看兩大業務:安全氣囊踩中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實現了量價齊升;光刻膠業務趕上國產替代的東風,有業績彈性的高預期,疊加上華為光環,華懋科技值得持續跟蹤。(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