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通化金馬(000766 .SZ)的一款在研藥品,引發股價連續上漲。
根據公告,公司研發藥品針對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因為該病癥的研發難度較高,所以國內市場商業化藥品較少。在龐大市場的預期下,公司股價也連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阿爾茨海默病的藥品是通化金馬收購而來,研發有16年,公司介入7年。期間,公司幾度經歷內部調整。除了研發團隊外,公司的經營決策也將影響進度。
到底該藥有何魔力引來資金炒作,故事先從最近公告說起。
在研新藥引爆投資熱情
插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翅膀”,通化金馬的股價連續走高,市值跑入百億大關。
稀缺的產品和龐大的市場錯位,引來市場資金炒作。
今年8月,通化金馬召開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的臨床三期實驗揭盲預備會,正式完成盲態數據審核。該藥用于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本次會議的召開,為下一階段工作,如數據庫鎖定、上市申請注冊等提供了基礎。
公告顯示,本輪臨床實驗在全國34個中心開展,2021年8月全部完成入組,公司已對實驗開展了自查和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上市國產阿爾茨海默病藥品的廠商僅有綠谷制藥。2022年,綠谷制藥的同類產品進入醫保目錄,每盒價格從895元降至296元,但該藥品遭受爭議不斷。2019年,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質疑藥品在開發過程中造假,引起輿論關注。
實際上,阿爾茨海默病被視為醫藥研發的“天坑”。輝瑞、羅氏、強生、渤健等國際藥廠曾折戟研發。過去所有研發,發病機制都是基于“淀粉蛋白假說”,但頻繁的臨床失敗開始讓學界重新審視理論基礎。
在國內,布局同類產品的有通化金馬、康弘藥業、海正藥業等公司。2022年,康弘藥業的同類藥品獲批臨床二期實驗,海正藥業也處于相同階段,因此公司的進度領先同行。
今年9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詢問新藥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的獲批概率和前景。公司回復,藥品研發工作有序推進,揭盲成功后將啟動NDA工作,預計到2050年國內患者治療總費用達到1.8萬億美元。
全球范圍內,目前已有8款同類產品在美國上市。其中一半是膽堿酯酶抑制劑,與通化金馬的琥珀八氫氨吖啶片屬于同類。2019年,日本衛材的膽堿酯酶抑制劑在國內銷售約12億元。
換言之,若通化金馬的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獲批上市,且療效優于日本衛材的競品,那么有望成為年銷十億級的大單品。
實際上,9月以來,通化金馬連續發布3個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公司表示,經自查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而“琥珀八氫氨吖啶片項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提醒投資者注意炒作風險。
截至9月19日,通化金馬的市值128.93億元。今年上半年,機構股東有東吳匯智35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化金馬1號股票質押式回購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持股分別為4.08%、0.99%。
歷經十六年的研發
今年上半年,通化金馬的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28億元、0.11億元,同比上漲5.01%、43.12%。其中,中成藥、化學藥分別實現收入2.85億元、4.39億元,各自同比上漲13.1%、0.05%。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疑團也來了,一個做中成藥和化學藥的上市公司,如何跨界到技術更高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發上。
2007年,國家食藥監管局正式批準琥珀八氫氨吖啶片的臨床一期實驗。該藥品的研發企業、主導人,分別是長春華洋,以及其董事長王彤暉。項目主要在吉林省進行,合作單位也主要來自當地的研究所和實驗室。
2016年,同樣來自吉林省的通化金馬通過增資和收購,分別控股和參股長春華洋及其子公司江蘇神爾洋,公司持有長春華洋60%股權。同年10月,項目進入臨床實驗。由此,公司切入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發。
彼時的通化金馬,正處于收購擴張的階段。之后幾年,公司幾經內部調整,但也力保該藥研發。
2019年,通化金馬實控人變更后,決策層對收購標的進行梳理。之后,公司決定終止部分交易,并集中資金和精力,加大“琥珀八氫氨吖啶片開發力度,加快該藥的三期臨床和生產車間建設”。
當時距離收購已有3年,但藥品研發還未完成全部病例入組。進度的緩慢,與業績的下降吻合。
2019年和2020年,通化金馬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77億元、11.12億元,各自同比下降5.6%、43.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0.4億元、-3.59億元。
凈利潤持續虧損,與減值收購標的有關。同時,研發投入也有所下調。2019年和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67億元、0.5億元,各自同比下降0.58%、24.78%。
好在公司保留了長春華洋,也保留了未來業績的想象力。
今年8月,通化金馬公告,經各方協商,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9360萬元收購長春華洋40%股權。若收購完成,公司持有長春華洋股權比例由60%增至100%。
但本次收購的初衷,是落實新藥品管理法中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通化金馬的貨幣資金為2.29億元。
如同一臺轉動的齒輪設備,通化金馬若要突破藥品研發,經營層面上還有諸多功課。
首先還是收購的余波。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商譽20.58億元,對應計提20.56億元。其中,之前收購的圣泰生物減值準備17.64億元,計提原因是其產品被移出醫保目錄、藥品使用受到限制等。
其次是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0.22億元,同比上漲15.8%。截至2022年,公司研發人員318人,較2021年減少9人。
十六年的研發故事何時畫上句號,時間將給出答案。(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