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潘思敏
近期,江淮汽車(600418.SH)發布了半年報。
今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至1.6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9%至223.7億元。其中,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實現116.0億元,同比與環比均實現增長,分別提高44.8%、7.7%。
作為一家老牌的輕卡龍頭,江淮汽車在商用車領域深耕多年,并憑借對整車制造的經驗逐步由商轉乘、由代工到自主,以代工積累高端乘用車制造經驗。轉型路徑愈發清晰后,市場在關注公司的發展未來。
轉型路徑逐步清晰
江淮汽車作為安徽省國資委旗下的國有汽車生產商,成立于1964年,也算是一個老牌的汽車生產廠商。
但在乘用車領域,公司并沒有像上汽、廣汽這些同期的老車廠一樣有爆賣的車型,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優勢,幾乎淪為三四線品牌。業績上,江淮每年總營收在350-500億元區間,但多數年份凈利潤勉強維持了盈利,2022年甚至虧損了17億元。
受制于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局限,燃油車時代江淮的乘用車業務發展較慢。但在汽車電動智能化的驅使下,公司的乘用車業務迎來了彎道追趕的曙光。
2016年,蔚來與江淮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蔚來將由江淮代工。期間,江淮最讓人詬病的是從品牌廠商淪為了代工廠,甚至從合作之后幾年的業績表現情況及市場份額來看,與蔚來的合作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成績。
但對這個時候的江淮汽車來說,賺錢并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保證自己活著,維持造車這門生意。而蔚來支付江淮的費用主要包含制造加工費和共建的合肥制造工廠產生的虧損補償兩部分,這既在業績上拉了江淮一把,又提高了江淮乘用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
實際上,也正是通過代工蔚來中高端車型,積累的中高端乘用車生產制造經驗,為后續江淮汽車切入新能源車賽道做準備。
行至今日,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江來汽車”繼續深化代工合作,代工展期至2024年5月,產能從最初的5萬輛/年提升至24萬輛/年,將繼續生產ES8、ES6、EC6、ET7和其他可能的車型。截至2022年,江淮已累計交付超30萬輛。
根據蔚來汽車年報,蔚來汽車自2018到2022年根據協議合作安排向江淮汽車合計支付費用金額分別為2.23億元、4.41億元、5.32億元、7.15億元、11.27億元。
與蔚來合作后的第二年,江淮與大眾汽車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
由于大眾汽車在汽車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被一眾新能源車車企甩在了腦后。不僅銷量逐年下滑,在華的利潤壓力也逐漸加大,因此電動化轉型迫切,合資公司大眾安徽成了大眾在華中長期發展的最重要的支點之一。
2021年7月,在大眾集團公布的2030 NEW AUTO 戰略中,大眾安徽將被打造成為大眾集團下一代機電一體化平臺(SSP平臺)的本土生產基地,并且包含了新研發中心。
安徽MEB工廠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首款車型預計于2023年下半年量產投產。大眾安徽目標通過5款純電動產品在2025年實現最大年銷25萬輛,在2029年實現最大年銷40萬輛。
反映在數據上,今年第二季度,江淮乘用車銷量同比增加37.3%至8.4萬輛。無論是蔚來還是大眾,產量爬坡下,江淮的利潤彈性可期。
與華為合作
而讓江淮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再上一層臺階的是與華為合作。
2019年,江汽集團與華為在深圳正式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暨MDC平臺項目合作協議。雙方除了重點合作研發智能駕駛的核心部件車載計算平臺,華為將利用其在5G、AI、云等核心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優勢,協助雙方在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云服務等方面進行合作。
而江淮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在今年年初進一步推進,中建集團發布消息,中建六局聯合體中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EPC項目,中標額約15.44億元。項目總投資26億元,項目工期為一年,上述工廠建成后,將用于華為與江汽集團在合肥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甚至8月初,郭明錤稱華為正在和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售價百萬級的問界MPV,預計在2024年第2季度量產,銷量目標為上市首年5萬輛。
據郭明錤分析,即便悲觀假設2024年問界MPV銷售量僅達華為目標的20%–30%,江淮汽車2024年營收仍可顯著超越市場共識至少20%–30%。因為問界MPV為華為與江淮汽車共同開發,故凈利率也高于公司平均水準。
與華為共同打造問界MPV的消息,官方并沒有承認,但安徽肥西的工廠是有在建設中。與華為的合作,將讓江淮在高端車型市場上分一杯羹,并帶動公司中端自有品牌的質變。
不過,目前江淮的旗下品牌思皓就搭載了華為智能駕駛系統,但基本沒在市場激起什么火花,思皓月均銷量經常不足萬輛,今年1月最低點時月銷量只有4720輛。
并且,江汽集團今年推出了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江淮釔為,銷量也并不出彩。只能說江淮建立自有品牌的道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海外出口加速
公司深耕商用車領域多年,早已是國內輕卡龍頭,并形成以輕卡為主、多種車型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公司商用車業務隨著行業景氣的改善正在逐步恢復。
反映到業績上,2023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汽車27.9萬輛,同增18.5%,其中輕型貨車(含中型貨車)銷售9.4萬輛,同減1%,重型貨車0.9萬輛,同增23.6%。同時商用車業務景氣度改善帶動了整體毛利率達到11.8%,同比增加了4.6個百分點。
商用車業務大幅改善,主要是因為中國汽車制造開始走向全球,汽車行業的出口總量日益增長。江淮汽車深耕海外市場多年,尤其是輕卡,其中的皮卡系列逐步在海外市場受到青睞,全年出口近 3 萬臺,銷量同比增長超70%,是華系皮卡海外銷量持續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公司出口主要面向“一帶一路”,已覆蓋近百個國家,包括墨西哥、意大利、土耳其等高端市場,并建立了19家海外KD工廠。其中,公司成功參與收購哈薩克斯坦最大汽車工業公司Allur集團,并已在當地具備年產能7萬輛的能力,公司哈薩克斯坦項目也成為“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典范。
此外,乘用車方面,江淮與大眾的MEB平臺戰略合作也會覆蓋國內外市場,為公司出口貢獻力量。
總結來說,雖然離推出自有爆款車型還有距離,但江淮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轉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業績已經出現反轉。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出口維持高增、與各大車企合作車型的放量,江淮或許會交出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