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侯書青
速凍面米制品市場,似乎來到一個瓶頸。
三全食品,以及安井等同行們發布的半年報,無不透露出一個事實:這些企業以往賴以起家的速凍米面業務近年來持續承壓,企業若想保持一定的業績增速,光靠這些傳統業務可能行不通了。
今年上半年,三全食品營收較去年同期幾乎持平,僅同比增長0.89%,歸母凈利潤也僅同比增長1.31%。報告期內,公司的主力業務速凍面米制品營收規模同比下滑,而同行安井食品的類似業務營收則同比上升約11%。
與安井食品相比,三全有著更迫切的動機去追求新增長曲線。畢竟安井食品收入結構中占比最大的菜肴制品也不過占比約31%,而三全食品的速凍面米制品收入占比超過80%。近年來,三全食品逐步布局的牛羊肉業務雖然逐漸起勢,但距離“挑起大梁”仍有距離。
業績基本持平去年
三全食品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與去年同期均基本持平。上半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8.55億元,同比增長0.89%,歸母凈利潤4.37億元,同比增長1.31%。
總體上看,三全食品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相較去年同期幾乎沒變,但在毛利率方面卻出現了小幅下滑,總體毛利率下滑了2.31%。
從渠道上看,三全食品目前共有三種銷售渠道:經銷、直營和直營電商。2023年上半年,直營渠道的變化最為明顯,直營電商表現最為平穩。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三大渠道的毛利率均出現了同比下滑。
三大渠道中經銷渠道的占比最高,為29.68億元,同比增長12.25%,營業成本增加了15.33%,毛利率下滑1.95%,為26.72%。作為公司最倚重的渠道,經銷渠道的毛利率最低。
直營和電商渠道的收入分別為7.50億元和1.08億元。電商渠道的毛利率最高,達32.56%。營收規模和營業成本都有略微的增加,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17%。而直營渠道的營收同比下滑了27.84%,營業成本也下滑了25.07%,毛利率下降了2.61%。
對于毛利率的下滑,三全食品表示其下滑原因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消化了前期采購的高價庫存原料。但是由于高盈利產品的銷量上升以及銷售、管理費用率的下降,公司的凈利潤水平才得以保持穩定。
B端正在尋求突破
嚴格來講,三全食品的業績仍然是增長的。三全食品的傳統優勢項目有C端業務、速凍面米制品,但在2023年上半年承受著較大的壓力。
首先從市場上看,公司的產品在餐飲市場上,上半年貢獻了6.29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20.5%。而在零售及創新市場上,公司收入32.25億元,同比下滑2.2%。
報告期內,三全食品面向大型餐飲、快餐、街餐、團餐,甚至鄉廚宴席等B端場景推出了許多對應產品。從場景劃分之細不難看出,三全對B端市場的蛋糕有著較為迫切的需求。
三全食品在零售市場上的市占率仍然占據著優勢,C端一向是公司的收入支柱,上半年這部分業務仍然貢獻著83.67%的營收,但增長方面較為疲軟,收入占比方面也有所下滑。而B端雖然占比僅為16.33%,好在增長較快。
分業務看更是如此,速凍面米制品仍然是營業收入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上半年營收33.34億元,但同比仍有2.59%的下滑,收入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89.58%下滑至86.49%。
增長較快的業務是速凍調制食品,貢獻了4.56億元的營收,占比從8.55%升至11.79%,同比增速高達39.14%。此外,冷藏及短保類和其他業務收入與均有所下滑,分別為-5.32%和-9.87%。這兩類業務規模較小,收入均在千萬級別。
公司在財報中透露,將借著今年市場需求明顯恢復的趨勢,重視餐飲市場業務的發展。三全食品的B端之路能否順利走通,僅憑半年報的數據難以窺見全貌。
尋找第二曲線
三全食品傳統業務增長的疲軟,來自于市場整體的疲軟。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中國速凍面米制品的巿場規模從 2013年的54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8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52%。
8年時間內,這一市場總體規模只增長了200多億元。這意味著速凍面米制品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了,各品牌在渠道、推廣、產品方面越來越統一。
從三全食品直營電商渠道的發展情況上也不難看出,作為毛利率最高的渠道,其銷售占比也最低。并非三全不愿意在該渠道上加大投入,實在是這類產品在線下太常見了,電商渠道并不適合銷售這類產品。
其實三全食品最晚從2010年,就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點。公司在2010年成立了火鍋事業部,落腳點放在火鍋調料上;2014年,三全開始試水鮮食業務。
2019年10月,三全食品參與了火鍋超市品牌鍋圈食匯的A+輪融資,總融資金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但三全顯然不甘心只做股東,第二年8月,三全推出了自己的新項目:涮烤匯,產品包括肉卷、魚丸、肉類、內臟等,涵蓋了大多數熱門火鍋食材。同年,三全甚至針對早餐需求,推出了餡餅、小籠包類的食材。
2023年,三全食品的重心在牛羊肉調理產品上,在C端主要是牛羊肉卷、即烹牛羊肉片,而B端則是肉磚產品,主要面向有切片設備的客戶。
對三全來說,這些都是好點子,但卻不是獨家的好點子。同行的思念食品也有類似的動作,2010年,也就是三全成立火鍋事業部的同一年,思念食品也開始發力火鍋原料,重點在于各類魚丸、魚豆腐、蟹柳上。2021-2023年,思念食品每年都在火鍋方面有所動作。
無論是火鍋食材還是牛羊肉制品,三全都具備著入局的能力,但若想真正在這一領域獲得一席之地可能并不容易。
在火鍋食材領域,鍋圈食匯目前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可能已經接近萬家。而在肉類方面,A股及新三板已經有福成股份、聽牧肉牛等上市企業。大莊園肉業集團招股書顯示,其2020年的營收接近50億元。此外,三全的肉類產品,能否擠入B端餐飲企業的供應鏈,仍然有待觀察。(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