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斯文
10月20日,山東龍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大美食”,002726.SZ)發布《2023年三季度報告》,總體業績明顯下滑。
財報顯示,龍大美食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01.06億元,同比下降11.75%;同期歸母凈利潤虧損6.49億元,同比下降1415.64%,扣非后凈利潤虧損4.88億元,同比下降649.91%。
屠宰業務拖累業績
對于虧損原因,龍大美食并沒有在三季報中解釋。不過,大幅虧損的情況在中報中已有所體現。
中報顯示,龍大美食凈利潤虧損6.68億元,同比下滑839.8%。彼時,公司將虧損歸因于“期內生豬出欄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但豬價持續低迷及生物資產處置損失,因此養殖板塊虧損較大”“公司對存欄的生物資產及庫存肉類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兩個原因”。
從營收結構來看,屠宰業務是這家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創收47.02億元,占比69.91%。
與此業務對應的產品則是鮮凍肉,該產品創收能力已經連續出現下滑,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分別下滑15.69%、12.57%、8.51%。
從生豬期貨指數價格走勢來看,今年年初到9月末整體微跌1.66%,區間振幅13.39%。?
此外,導致龍大美食的生物資產處置損失導致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不過《投資者網》發現,這項資產損失則是龍大美食對生豬價格市場判斷失誤所導致的。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2023年9月,龍大美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分別為0.27億元、0.77億元、1.30億元、1.72億元、2.14億元、0.09億元。
可以看到,在這家公司在2019年起開始大量購置生產性生物資產,也就是種豬。
回顧豬肉周期,2019年正是上輪周期啟動,到2020年8月左右達到最高峰。
而龍大美食自2019年起開始購置種豬,且每年不斷加碼,到2022年已高達2.1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豬肉價格暴跌之后,這家公司依然沒有停止購買種豬。
到今年第三季度,龍大美食的資產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減少2.95億元,減少率267.66%,主要原因為本期計提存貨減值及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所致。而這部分減值數據直接沖擊了凈利潤。
另一方面,龍大美食的降本計劃并沒有有效執行。龍大美食的三季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總計3.71億元,三費占營收比3.67%,同比增14.56%。
預制菜能否挽救頹勢?
對于公司發展,龍大美食曾公開表示,今后3-5年內,預制菜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重點。為了調整收入結構,短期內屠宰部門的收入仍將在整體營收中占據很大比重,而養殖板塊也可能受到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對公司整體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龍大美食認為,隨著食品板塊所占比例的增加,公司將逐步擺脫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于預制菜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華福證券表示,我國預制菜市場正在經歷快速擴張階段。B端渠道受益于下游連鎖化和餐企成本降低等需求,表現出較高的繁榮度。而C端市場依托于“懶人經濟”和宅經濟等因素,實現了穩定的發展,長期的發展空間也非常廣闊。此外,行業需求旺盛而供應壁壘較低,促使了商業景觀蓬勃發展。
從經營情況來看,這家公司前三季度食品收入同比增長46.10%,銷量同比增長55.01%,主營占比提升至16.91%;其中,預制菜收入同比增長67.64%,銷量同比增長85.86%,主營占比提升至14.93%。
回顧預制菜市場的發展歷程,近年來,國內餐飲業面臨了疫情擾動、房租以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等多重挑戰。同時,餐飲價格承壓,導致餐飲企業對成本削減和效率提升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包括簡化加工流程、拓展前店后廚、減少廚師和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削減措施。
因此,預制食品作為能有效解決上述經營困境的解決方案應運而生。根據《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使用預制菜的餐廳成本率可降低7%。
另一方面,下游連鎖化趨勢推動了B端渠道的快速擴張。近年來,我國頭部餐飲企業整體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下游連鎖化率逐年提高。很多連鎖餐飲企業依靠中央廚房支持運營,預制菜在部分企業的使用比例甚至高達80%。這進一步推動了上游供應鏈的規模化和工業化發展。
因此,預制菜市場在未來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華鑫證券認為,我國預制菜市場正快速擴容,隨著食品板塊占比的提升,公司將逐步擺脫豬價周期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龍大美食的業績有望持續改善。
不過,步入這一領域,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據報道,龍大美食高管在今年9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目前他們感受到行業內卷越來越嚴重,入局者增加,行業競爭加劇,預制菜企業已從21年注冊的6000多家增加到目前6萬多家,增幅10倍。從滲透率和需求確定性來看,B端空間更大,很多企業切入到預制菜都在B端,因此B端內卷更嚴重,競爭更激烈。(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