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潘思敏
近日,復牌后連續漲停的高新發展(000628.SZ),發布了2023年三季報,盈利能力在不斷優化。其中,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76.03%。
截至11月1日,高新發展已經連續10個漲停,股價從停牌之前的16.33元/股,漲至42.35元/股,漲幅超過159%,總市值也突破百億元。
而刺激股價上漲的是,高新發展一則計劃收購華鯤振宇70%股權的公告。華鯤振宇是國內智算存一體化算力產業領軍企業,推出基于華為“昇騰+鯤鵬”處理器的“天宮”自主品牌服務器。
繼切入功率半導體IGBT賽道之后,主業建筑的高新發展再次謀求戰略轉型。
國產替代催化
收購華鯤振宇,高新發展欲切入國產算力行業。
近日,美國AI芯片出口禁令進一步升級。英偉達包括A800、H800在內的芯片對華出口都將受到影響。
市場據此衍生出了兩個投資邏輯,其一是早已囤到芯片的公司變得奇貨可居,其二就是利好于國產替代。
在國產替代中,華為算力由于軟硬件全棧國產自主可控,將有望承接被限制的海外頭部廠商芯片需求。
華為算力主要以昇騰+鯤鵬兩個計算平臺為基礎,分別面向AI計算和通用計算領域;昇騰和鯤鵬產業均包括硬件底座、基礎軟件/框架、以及上層行業應用與服務。
兩者均有可對標海外芯片的產品。其中適用于通用計算的鯤鵬920在基準頻率、功耗性能參數上已經可以對標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AMD EPYC(霄龍)嵌入式處理器。而昇騰910 AI芯片算力、功耗、工藝等性能方面已經可以與英偉達A100對標,但距離英偉達H100仍有一定差距。
而高新發展擬收購的華鯤振宇,全面負責基于華為“鯤鵬+昇騰”處理器的“天宮”自主品牌服務器、存儲、PC、機器視覺等系列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目前基于鯤鵬和昇騰已推出超過30多種算力產品,包括通用計算、AI計算、邊緣計算以及融合計算,在華為鯤鵬和昇騰整機生態中出貨量排名第一。
隨著華為算力穩步發展,國產計算應用場景逐步商業化落地。而華鯤振宇營收也在快速增長,2022年公司營收34.24億元,業績實現3倍增長,預計2023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超80億元。
近期,中國電信公布AI服務器(2023-2024年)集采結果顯示,中標廠商包括超聚變、浪潮、新華三等,華鯤振宇在標包3訓練型風冷服務器(G系列)以及標包4訓練型液冷服務器(G系列)排名第一,中標份額31%。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采購規模超過80億元,采購量4175臺,使用國產(鯤鵬)芯片比例接近50%。可見在美國芯片出口禁令的持續加碼下,國產計算產業發展得到進一步催化,其中華為算力優勢凸顯。
凈資產增值率高達1354.05%
捆綁華為的華鯤振宇,毫無疑問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智算存一體化算力產業領軍廠商。其估值自然不低,華鯤振宇的凈資產被評估為2億元。經初步預估,100%股權預估值不超過30億元,凈資產增值率高達1,354.05%。
即使是跟同行相比,這個估值依舊高出一大截。華鯤振宇的對應靜態市盈率為69.11倍,而四家可比公司的靜態市盈率平均值為32.68倍。高新發展在公告中簡單解釋到,考慮到華鯤振宇業績增長較快,預計按照未來期間標的公司利潤水平測算市盈率將會降低,標的公司預估值確定具有合理性。
但深交所并不認同,在問詢函中要求高新發展對此做出詳細解釋。
高估值,自然會帶來高額的商譽,有可能引發商譽減值風險,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雖然交易價格尚未確定,但高新發展表示,考慮交易作價預計較華鯤振宇凈資產將有較大增值,上市公司預計將新增較大金額商譽。
此外,華鯤振宇的資產負債率也很高。截至2023年9月30日,華鯤振宇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6.82%,而作為收購人的高新發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資產負債率為85.47%。本身就高負債的高新發展,在華鯤振宇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后,還會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公司將面臨資金風險增加的可能。
高負債率往往意味著較高的財務費用,進一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有些公司還會面臨短期償債風險。就此問題,深交所也在問詢函中要求公司進一步做出說明。
而高新發展定向增發用于收購華鯤振宇的股價確定為12.24元/股,發行數量尚未確定。
而高新發展準備以高價收購的華鯤振宇,其盈利能力并不出眾。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1-9月,華鯤振宇凈利率分別為1.05%、1.27%及1.19%。
凈利潤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華鯤振宇自主開發或采購芯片、主板、內存、硬盤的原材料價值較高,成本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影響。這意味著華鯤振宇目前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并不高,盈利能力還有待驗證。
多次謀求戰略轉型
回歸高新發展整體的業績情況,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73億元,同比下滑4.24%;凈利潤實現1.61億元,同比增長976.03%。
盈利能力的大幅提高,可能的原因是歸功于建筑施工業務,其毛利率在逐年改善,2023年上半年此業務毛利率為11.46%,顯著高于2022年的7.05%。
建筑訂單穩健增長,截止2023年9月30日,子公司倍特建安累計已簽約未完工訂單119個,金額約334.44億元,在手訂單十分充裕。
收購華鯤振宇并非高新發展謀求戰略轉型的第一次嘗試,2022年公司就通過收購在相關領域具備較強實力的森未科技,切入功率半導體IGBT賽道。目前功率半導體是高新發展的第二大業務。
上半年功率半導體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774.83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6.47%,可見森未科技經營規模正快速增長。
在三季度的財務數據中能側面印證這個趨勢的是,存貨期末余額較年初余額增加4664.76萬元,增長69.47%。高新發展表示,因為年初至報告期期末森未科技維持了快速發展良好勢頭,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相應產能和存貨增加。
毫不懷疑在自主可控的問題下,國產算力的趨勢將會愈演愈烈。但高新發展如此高溢價收購華鯤振宇,未來華鯤振宇又能夠帶給高新發展多大的回報空間呢?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