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氪新消費 寶璐
今年冬天,東北以其他地區望塵莫及的客流量,成了最熱門的顯眼包。
哈爾濱旅游火了之后,黑龍江回贈廣西的10萬盒新鮮蔓越莓,拉開了一場農業大摸底:四川魚子醬、甘肅南美對蝦、貴州抹茶、上海崇明藏紅花、山東聊城靈芝、安徽六安鵝肝……
獨在家鄉為異客,特產竟然瞞著我?
殊不知的是,為了這批新鮮的蔓越莓,東北老大哥整整暗自努力了十年。
01
被壟斷的蔓越莓
黑龍江拿出新鮮蔓越莓回禮廣西之所以讓全國人民驚掉下巴,是因為在國人長久的認知里,蔓越莓這種水果,無一例外都是進口而來,且與中國生產無緣的“純洋貨”,比牛油果還稀奇。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土特產”,反差度猶如農夫山泉的取水地在撒哈拉大沙漠。
蔓越莓,作為被追求精致生活的中產們所捧紅的“超級水果”之一,已經活躍在國內市場將近十數年之久。
許多人對蔓越莓的認知,大都來自于一塊方形的“蔓越莓餅干”。是三只松鼠成立初期在淘寶店鋪中上架的拳頭產品,也是良品鋪子、百草味、卜珂等一眾零食品牌最主打的流量產品之一,同時更是彼時“雙十一”購物節剛開展得如火如荼時,吃貨們必買的“湊單神器”。線上的烘焙類目銷量里,蔓越莓餅干常年占據了銷量TOP,在國內打開了食用認知,成為了常見配餐水果。
至今,蔓越莓的身影早已不限于飲料、烘焙、果醬與每日堅果中,一二線的消費者對其早已不陌生。
但國內消費者對蔓越莓需求的增加,卻沒讓國內農業掙到錢。
蔓越莓品類烘焙、零食等的熱銷以及蔓越莓早期在國內的鋪開,反而讓美國人賺的盆滿缽滿,只因如此龐大的中國市場,長久以來都是被美國產的蔓越莓強勢壟斷。
根據1930年成立于美國的全球蔓越莓食品果飲巨頭,Ocean Spray(優鮮沛)的調查數據顯示,其在中國市場的認知率,短短三年就翻了十幾倍,從2013年的4%,迅速增長到2016年的54%,并保持增長到2019年。即中國市場過半數的蔓越莓消費者都對優鮮沛有認知。
在這一條吻合的時間線上,美國的蔓越莓幾乎扶搖直上稱霸了市場。如今美國的優鮮沛已是中國蔓越莓市場的第一大品牌商,而中國也是美國蔓越莓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據美國蔓越莓市場協會稱,2016至17年,約有194,848桶(約8838噸)的美國蔓越莓出口至中國,這前后五年來出口總量,增長了大約728%,且目前還在不斷持續加大銷售。
由于對環境和地理因素的要求極為嚴格,蔓越莓的產地大部分都是在擁有寒冷濕地的北美地區,美國的產量占到世界總量的95% 。且除了土地制約之外,長期以來,蔓越莓在國內進行的規模種植一直使用的,都是由北美進口的植株品種,而我國始終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植品種,培育出適合本土的品種,更是制約種植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以至于,中國的蔓越莓市場長年只能依賴于國外的進口。
02
亞洲最大蔓越莓基地
不過東北大哥說,這都不是事兒。
大哥面前不許搞壟斷,什么中國沒有的東西,東北都必須想辦法造出來,這也是東北一直以來的特長。
例如建國之初的東北,以當時僅占全國10%的人口,產出了全國69%的化工品、78%的電力、93%的鋼材、95%的機械,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共和國百廢待興的時刻。
中國的第一架直升飛機、第一輛汽車、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第一架輕型轟炸機、第一架大型水上反潛轟炸機……全都是東北造的。
后來為了適應國家戰略調整,在國人最需要吃飽飯的時候,東北又默默地轉型成了守護全國的農業生產基地,供應著農作物的種植,長年的農業攻堅,東北輪番攻克了大豆種植,育出了鐵桿小麥……搞農業,東北有頂級的實力。
對于蔓越莓這株同樣被壟斷的洋水果,東北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為之努力了。
東北地區對于漿果的種植有先發優勢,同為漂洋過海而來的“超級水果”藍莓,最早便在東北一帶規模化種植成功,直至如今,藍莓仍是東北的主產農作物之一。
東北與北美一樣擁有寒冷濕地,而且黑龍江原本就有野生的蔓越莓品種,說明蔓越莓能在東北土地上生長,之所以沒有成功種植,在于蔓越莓還未被“馴化”,而美國早在1860年就開始馴化蔓越莓的人工種植。
紅海植業,便是這10萬盒新鮮蔓越莓的生產企業,也是第一家將蔓越莓在黑龍江成功馴化并規模化種植的開拓者。
引進蔓越莓苗木的過程并不順利,由于蔓越莓在國內并沒有穩定的成品苗木,馴化野生蔓越莓的時間又太過漫長且概率渺茫,只能進口美國的成品苗木,用植物組織培養及嫁接技術,在進口苗木的基礎上進行栽培改育。一旦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有結果率高的苗木,便將其當作種苗繁育,這個選育周期持續了三年,直到2018年,黑龍江的撫遠種植基地才用上了真正擁有在中國土地上能成功生長的苗木。
2022年9月下旬開始,撫遠基地的蔓越莓產量達到了1700噸,是國內產量的歷史新高。
而這還遠遠不夠,植物即使種植成功,隨著時間的流逝卻難免會退化,穩定性還需要改良。
太空育種,則是對蔓越莓的穩定性馴化工程,太空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還可以根據中國土壤性質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蔓越莓種植品種。目前我國太空育種數量和應用率,均已達到世界第一。
隨著2022年底,產自紅海小鎮的5萬粒蔓越莓種子搭載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再降落后,新的國產蔓越莓種子打破了國外長達百年的知識壟斷。
4200畝蔓越莓鋪成五星紅旗時,產量高達3000噸的黑龍江的紅海小鎮,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蔓越莓規模種植基地。
圖源:知乎
03
經濟效益的新希望
蔓越莓適合生長在東北,而東北也正好需要蔓越莓。
在蔓越莓出現之前,藍莓一直是東北地區的主產漿果。但藍莓的種植規模相對分散,產地之間各自壓價爭奪市場,使得藍莓長期處于價格不穩定的狀態。藍莓的種植規模大不起來,來源于其采收成本并不線性。和蔓越莓不同,藍莓只能由人工采摘,對人力資源的依賴極大,一旦種植面積過大,就很難在周邊找到足夠的人力完成采摘工作,否則其采摘成本反而會上升。
且藍莓嬌貴,野生藍莓的保質期只有兩天,人工藍莓在做好溫控的情況下,也最多只能保存半個月。
漿果類鮮農產品很難步出原產地,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其物流保鮮的成本難以平衡。
而蔓越莓的出現就像天選之子,鮮果狀態的蔓越莓即使在常溫下也可以保存三個月不變質,低溫儲存中則能保持更長的時間。
十七世紀的英國船隊曾經從北美帶回了三種特產,鱈魚、玉米和蔓越莓,但在穿越大西洋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鱘魚和玉米全都腐爛了,只有蔓越莓完好無損。
同時因為蔓越莓的果實中空,可以漂浮于水面,因此得以用“水收”的方式完收采,不必過度依賴人工,十幾個人用拖拉機收上兩邊就能收好蔓越莓。
而機械采收正是規模化經濟發展的前提,相比其他作物,蔓越莓能給東北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種1畝蔓越莓的成本在3萬元左右,但等上3-5年進入豐產期后,每畝地能產出3噸蔓越莓,按照市面上最初級的蔓越莓凍果價格計算,其帶來收益至少有6萬元。1畝蔓越莓的經濟效益等同種50畝水稻或100畝玉米,且一旦蔓越莓的枝蔓開始生長,將會持續生長許多年,有的枝蔓可以生長75到100年依然可以結果。
圍繞著規?;穆捷N植,黑龍江還能以此建立起一整個產業鏈的價值。
有了規?;姆N植之后,未來隨之落地的還會有果汁、果干等加工產品的工廠,目前紅海小鎮的4200畝地只是第一期工程,接下來還會有二期、三期工程,預計種植面積將分別擴張到三到五萬畝和二、三十萬畝。
根據發表在《農民經濟與科技》上的研究資料顯示,黑龍江的蔓越莓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可用于種植蔓越莓的土地大約有3000~6000公頃的儲備,隨著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能逐步提高,蔓越莓種植面積若能達到6000~10000公頃,中國的蔓越莓產能就能達到全球的一半,實現我國從蔓越莓進口國成為出口國的逆轉。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規模化種植蔓越莓的地方,加之到目前為止,中國海關總署還沒有批準鮮果蔓越莓的進口許可,這些都讓黑龍江成為國內唯一可以供應鮮果蔓越莓的產地。
養在深閨的東北新鮮蔓越莓“出閣”的這段時日,淘系平臺上“蔓越莓”詞條的搜索量同比上漲了958%,連帶其加工產品商品蔓越莓汁和蔓越莓干,同比搜索也分別上漲了228%和136%。
這座“東方蔓越莓之都”,正在以獨一無二“新土特產”,“紅”遍全國。
*以上圖片已注明出處,配圖僅作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文獻:
1.尋找「超級水果」:東北、蔓越莓和年輕人 |三聲
2.揭秘千億蔓越莓產業:在休閑、餐飲、烘焙、食品保健等領域,都有機會做出獨角獸|浪潮新消費
3.黑龍江撫遠5萬粒太空蔓越莓種子搭乘神舟十四號“回家”|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