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氪新消費 沐九九
說起“玩具之都”,就不能不提澄海。
在這個位于廣東汕頭300多平方公里的縣城里,包攬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玩具。這里每天有大大小小的變形金剛、火力少年王、喜羊羊與灰太狼、鎧甲勇士等熱門IP玩具誕生,年產值高達500多億元,可以稱得上“世界玩具看中國,中國玩具看廣東,廣東玩具看澄海”。
如今,這架裝載著童年回憶的“紙飛機”正向著“中國的樂高”方向遠行,以期講出新的故事。
01
三角架構:共造“玩具之都”
相較高陽毛巾、臺州涼席、南通家紡等歷史悠久的產業而言,澄海幾乎講不出什么玩具工藝生產史,為數不多能講出來的,也只是身處“海濱鄒魯”,人多地少,種田如繡花,澄海人在抽紗工藝品、剪貼、版畫和走馬燈等民間手工業上有所造詣罷了。
但很顯然,靠這種手工生產難以支撐幾百億產值的玩具產業,澄海玩具的發展壯大,實則在于三股力量擰作一團,抱團突破傳統生產模式的一次次變革。
第一股,即澄海人普遍具有的經商意識和變革精神。
受“工字不出頭”的地域文化影響,澄海人普遍有做“人上人”的潛意識,因此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大批澄海人抓緊機會,在自家宅基地上搭建起竹笪房,開始從事玩具生產加工。到九十年代的時候,這種“竹篷工廠”在澄海幾乎隨處可見。
以奧飛娛樂的創始人蔡東青為例,作為較早一批入局的澄海人,蔡東青在經商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其通過引進日本動畫片《四輪兄弟》,舉辦四驅車大賽,將奧迪雙鉆四驅車火遍全國,并帶動奧飛從原本的家庭作坊成長為大企業,而他自己也因此成為了潮汕玩具大王,身家165億。
而在澄海,像蔡東青這樣的人并非少數。
圖源/網絡
第二股,香港僑商的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澄海玩具發展之前,中國香港的玩具產業在全球內外已廣富盛名。
20世紀50年代,香港從德國和英國引進設備,開始發展玩具產業。等到70年代以后,香港已陸續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玩具出口中心。只不過,后期隨著勞動力短缺、成本加大,香港玩具企業的利潤也明顯下滑。在此基礎上,香港玩具產業開始轉移。
而距離較近的澄海,成為了這次產業轉移的承接者。
據了解,澄海是中國著名的僑鄉,高峰期70多萬僑胞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改革開放后,在產業轉移下,這批僑商也順勢反哺家鄉,給家鄉帶來資源。
借助這群僑商,澄海人不僅拋棄了傳統手工加工模式,引進機械化的設備,還獲得了大批海外訂單,由此發展壯大,迅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玩具加工和出口基地。
第三股力量,則是政府的支持。
在澄海玩具產業發展上,澄海當地政府的支持可謂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澄海人從國外引進原料和設備的支持,還是九十年代建立澄海塑料城專業市場和粵海配載中心、舉辦澄海玩具工業博覽會,都有效推動了澄海玩具產業集群從生產轉向生產與商貿結合,并提升了澄海玩具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可以說,澄海人、僑商、政府占據三角形結構上的每一端,在澄海玩具產業的發展中缺一不可,帶動著澄海經濟的發展。到1995年的時候,玩具已經成為了澄海第一大支柱產業。
如今,在澄海這座87萬人口的縣城里,擁有1萬多家玩具企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已然成為世界聞名的玩具之都。
02
幾經波折澄海轉身
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珠三角大批以為外資企業貼牌生產為主的玩具企業慘遭倒閉,其中以東莞玩具產業最為嚴重。但在這場危機中,澄海玩具不僅幸免于難,還逆勢上揚,年產值由2007年的140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250億元。這其中,就在于澄海玩具企業早早由貼牌代工轉向自主創新,將自己的代工廠角色轉變為自主品牌。
不過,一時風平浪靜并不足以抵擋后來的驚濤駭浪。
2012年315晚會,廣東澄海玩具產業被曝光使用垃圾塑料甚至包括醫療等細菌嚴重超標的塑料制造兒童玩具的消息如同一顆驚天巨雷在業界內外炸開了鍋。
此后,澄海當地連日進行清查和整頓,其相關話題在社交平臺居高不下,而所有人的疑問均指向了一點,那就是以質量著稱的澄海玩具,怎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這其實并不意外。危機過后,當越來越多的玩具企業來到澄海,他們在促進澄海玩具產業壯大的同時,也造成了廠商之間壓價競銷、猜疑詆毀等不和諧的事件發生,于是整個澄海玩具企業就陷入了低價競爭的怪圈,并進一步產生良莠不齊的產品。
圖源/Pixabay
所幸的是,在這場惡劣競爭的爭奪戰中,仍然有企業在試圖打破困境,他們將玩具與動漫相結合,以期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根據中國企業報報道顯示,當時汕頭市成利塑膠有限公司在先后拍到央視年度大片《美猴王》《秦時明月》《蜘蛛俠》積木玩具的品牌授權后,希望將動漫與玩具相結合,以此來帶動企業利潤增長。此外,廣東驊威玩具工藝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被授權后開發《小鯉魚歷險記》的玩具產品,而奧飛公司生產的動漫衍生品也已占到公司總產量的70%。
在“玩具+IP”的創新升級下,澄海玩具也由此再上一個新臺階,由“低質低價”向“高質優價”邁進,提升了產業競爭力。
但這遠非結尾。眾所周知,IP作為知識產權一種,一個爆款IP往往能帶動衍生角色共同發展,進而孵化出更多衍生產業,從而撬動整個產業鏈條。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IP創造不易,且需要不斷推廣。在這點上,絕大多數企業并不具備IP開發的能力,即使開發成功,知識產權保護也十分不易,這也正是IP周邊產品盜版侵權泛濫的主要原因。
比如2021年4月,上海警方一舉搗毀假冒汪汪隊玩具生產的窩點,抓獲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并扣押窩點內大量待銷售“汪汪隊”玩具。
而在澄海本地,有一個山寨公司叫樂拼,其靠著抄襲樂高的設計,和僅后者十分之一的價格在市面上大為暢銷。據媒體報道,樂拼最巔峰時期曾做到十幾億的年銷售額。
種種抄襲現象均指向了一個答案,那就是玩具+IP這條路徑,澄海人未必能走得十分暢快。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才難尋等問題也在催生,在此背景下,澄海人主要轉向了兩條路徑:一條是跨境電商,而另一條則是積木。
03
等一個“中國的樂高”
積木生產所需材料少,產業鏈條短,且易數字化生產、受人力因素影響小,這些特點足以讓澄海看到從塑膠玩具轉向積木的優勢。
但在市場面前,好做和做好是兩個概念,且積木同樣難逃IP打造這一環節。此前,有澄海積木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樂高能拼出星球大戰的帝國級殲星艦,或者哈利波特、蝙蝠俠這些所有人都知道的IP形象,而澄海積木品牌基本只能做樂高還不太做的國內IP。這就導致同樣是一塊積木,哪怕一模一樣,澄海的也只能賣1塊錢,樂高的就可以賣6到7塊錢。
與此同時,品牌爭搶同一個IP形象的事亦在積木產業發生。比如流浪地球這個IP,放眼望去,一大批國產積木公司都在出。一旦大家都在做,價格戰和“IP價格上升”也就不可阻擋了。
但這并不代表澄海積木只能躺平“作戰”,相反,在國內資深積木玩家圈子中,以“高磚”為代表的澄海積木正受到認可。
所謂“高磚”積木,指的是高德斯積木零件。2017年,杜克宏回鄉創辦了汕頭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高端塑料積木精密生產為切入點,其通過構建精密模具、公模庫、配置化設計平臺、大規模庫存生產、自研裝備等,專業為積木玩具提供生產制造。目前,高德斯擁有玩具顆粒規格型號超2.5萬種,每天能生產積木玩具顆粒4000萬粒。
借由高德斯這樣的“代工廠”,澄海積木企業擁有更多的精力設計研發產品,并逐步向樂高靠攏,打造出一個“中國的樂高”。
用高德斯總經理宋堯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話來表示就是,“積木有個特點是會重復庫存,不同的積木企業也有90%模具重復,我們生產的就是這批重復的模具,讓合作的品牌商把精力花在研發投入方面。”
*以上圖片已注明出處,配圖僅作參考,無指向性及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玩具之都澄海探廠見聞:中國的樂高要什么時候誕生?》
《中國玩具之鄉路在何方?》
《500億的玩具產業,潮汕人也在尋找出路|解構中國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