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房地產震蕩而引發的系列建材、家居等行業的連鎖反應,讓不少行業人士慨嘆“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但何嘗不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以瓷磚行業來說,從2010年左右大理石瓷磚打破傳統瓷磚獨占格局,成為第一大瓷磚品類;再由2017年前后出世的素色瓷磚,逐步搶占消費市場,2023年成為爆款,可見盡管受到宏觀因素的影響,市場自有一套“消費邏輯”。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如何摸透這套邏輯,并順應潮流甚至引領潮流,或許是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一步。本期,家居新范式以建筑陶瓷龍頭——馬可波羅為樣本,試圖一窺其貌。
01對宏觀環境的敏感力——抓住生產力變革機遇,頭部品牌重塑格局
1月15日,馬可波羅二次過會消息刷屏,再次引發業內關注。為什么在當下節點做出上市選擇?
先來看看同行的上市時間,帝歐家居2016年8月上市,隨后是2017年12月的蒙娜麗莎,比較近的是2020年10月登陸資本市場的東鵬控股。馬可波羅則是2023年6月才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刨去上市政策變動、排隊隨機等影響,上述三家同行的上市準備都遠遠超過馬可波羅。
在招股說明書中,馬可波羅解釋希望目前上市的原因主要包括融資需求、品牌提升、戰略規劃等等。品牌方面,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披露,2021-2023 年馬可波羅營收居于國內建筑陶瓷行業第一,位屬該細分板塊綜合實力第一梯隊企業。
戰略規劃方面,董事長黃建平在招股說明書中的《致投資者的聲明》中表示:“馬可波羅希望通過本次發行上市,一是抓住行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邁上新的發展臺階。二是以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為目標,打造企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引領行業轉型升級。三是堅持‘制造業出海’戰略,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努力踐行企業使命。”
相對來說,融資需求或許是最為迫切的。來看馬可波羅擬募資31.58億元準備投向哪些項目?主要有數字化示范工廠建設項目、總部基地升級建設項目、陶瓷產能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中,數字化示范工廠建設項目占到募資金額的44%。
除了上述馬可波羅的經營發展原因,家居新范式認為,馬可波羅選擇當下節點上市的宏觀原因主要有:
一是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供給端生產力的變革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國家層面給出的大方向、重要論斷。很多經營者都將這種“美好生活”追求融入到企業的愿景當中,比如騰訊、華為、比亞迪、抖音等紛紛不落俗套。
家居建材是一個承載著消費者對美好家居空間追求的強相關行業,因此,很多家居建材廠喊出“美好生活空間”的口號就不稀奇了。但是,要把口號落實卻并不簡單。以馬可波羅為例,作為一家頭部的建筑瓷磚廠商,仍然需要不斷提升生產力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其首要選擇就是建設數字化示范工廠。
二是建筑陶瓷行業格局正在重塑,機遇與挑戰并重。該行業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近年來,每一家建筑陶瓷等家居建材廠商都在艱難消化這一輪波動余震。
先從數據方面來看看房地產行業對建筑陶瓷在產量方面的直觀影響。僅以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來論,從2020年的22.4億平方米到2023年的12.0億平方米,整體下滑46.43%;與此同時,我國建筑陶瓷產量從2020年的高峰85.7億平方米滑落到2023年的67.3億平方米,整體減少21.47%。
如今,2024年1-11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2.7%到10.5億平方米,可以預測2024年的建筑陶瓷產量也將繼續下滑。
在此背景下,建筑陶瓷行業內的競爭格局又是怎樣的呢?從馬爾波羅透露的公司2021-2023年市占率來看,分別為2.40%、2.62%和3.23%,可見行業體現出“大市場,小企業”的顯著特征。
外部變局來勢洶洶,內部競爭又如此激烈,馬可波羅選擇這個節點上市或許正當其時。他們認為,公司具備技術與創新能力、生產制造、品牌影響力等優勢,如果不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現有優勢,可能存在掉隊等風險。
同時,風險的另一面是機遇,在行業重塑格局之下,馬可波羅作為頭部品牌,能夠利用之前積累的優勢資源進一步穩固自身地位。
在家居新范式看來,受到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影響,這并非馬可波羅一家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機遇,都是無差別席卷而來的。只是,頭部品牌等一二線梯隊企業的經年積累或將厚積薄發,中低端產能或中小微企業面臨進一步清退,高端產能及優勢企業突出,行業集中度再次提升。
02對經營管理的高要求——踐行綠色發展+柔性生產+多元化
那么,馬可波羅在選擇上市轉型升級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呢?
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建筑陶瓷屬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長期以來,這一行業的環保管控要求都很高。馬可波羅一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這需要智能化、數字化生產來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其已經有四個生產子公司被授予國家級“綠色工廠”。
柔性生產。如今,馬可波羅擁有55條生產線,但在產能利用率、盈利能力、研發能力等方面均居于行業前列。歸根究底,這是基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構建了一套柔性生產體系實現的,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研發實力。
產能利用率方面。按照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發布的歷年產量數據測算,2020年~2024年我國建筑陶瓷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約在60%~70%。但從馬可波羅公開的產能利用率來看,其經常保持在84%以上,2021年一度達到92.65%。
盈利能力方面。馬可波羅2021年~2023年營收規模均超過85億元,2021年最高達到93.65億元;同時期內,凈利潤分別達到16.53億元、15.14億元、13.53億元。在2024上半年數據中,營收為36.49億元、凈利潤為7.11億元,盡管營收凈利整體均呈現小幅下滑,但與同行以及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該公司都體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研發能力方面。馬可波羅重視研發投入,2021年-2024年H1期間,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分別為3.45%、3.44%、3.52%和3.53%,處于業內較高水平。公司先后研發了發熱陶瓷磚制造技術、2.5mm超薄高強大規格飾面陶瓷巖板制造技術等多項先進制造技術,最終推出了發熱陶瓷磚、2.5mm超薄高強大規格飾面陶瓷巖板等多個高技術陶瓷新材料產品,引領行業風潮。
出海戰略。國內建筑陶瓷行業市場份額逐漸飽和,而全球建筑市場持續增長,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國家,如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對高質量建筑陶瓷產品的需求旺盛。馬可波羅堅定出海戰略正是期待抓住這一市場機會,實現業務的多元化、國際化。
03結語
如果以2023年的凈利潤以及估值來看,根據公開數據,馬可波羅的市盈率(PE)要高于東鵬控股。這正是市場基于戰略規劃、生產制造實力、品牌影響力、盈利能力、投資潛力等綜合因素給予馬可波羅的認可。
總之,在建筑陶瓷行業新質生產力口號下,以及國內競爭飽和等背景下,馬可波羅憑借自己對“消費邏輯”的理解,通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柔性生產等系列措施不斷砥礪自身,同時將視野拓展至海外市場,與國際知名建筑企業、房地產開發商等建立合作關系,提升客戶質量和穩定性,拔得建筑陶瓷行業的頭籌并且正在向更高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