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逾百日,華為鴻蒙智家如何落子新棋局?技術突破、生態重構、場景革命——這場人居變革的終局指向何處?
2025上海車展前夕,華為再次以“破界者”姿態闖入公眾視野:分別攜手上汽、江淮推出“SAIC尚界” 新車、尊界S800內飾,連“神仙姐姐”劉亦菲都現身鴻蒙智行智界品牌之夜,科技美學效應疊加。家居新范式不禁聯想到與華為鴻蒙智行同為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五大場景之一的“華為鴻蒙智家”,正是人-車-家互聯的主角之一。據《2024年報》披露,鴻蒙智家業務快速增長,銷售規模行業問鼎。通過“根技術突破+生態開放”雙輪驅動,華為鴻蒙智家已經與萬科等200+頭部地產商達成合作,并通過與廣州設計周合作積極開拓設計師渠道。
隨著住建部把智能寫入“好房子”標準,萬科、保利這些地產龍頭開始用華為鴻蒙智家的系統裝入新樓盤......開啟的是一場關于“未來家”的革命。在建裝行業從“鋼筋水泥生意”轉向“科技美好人居”升級的進程中,華為鴻蒙智家正以全屋智能為支點,撬動萬億級居住生態的重構。
于是帶著開篇的疑問,本期家居新范式專訪對話了華為終端BG IoT產品線總裁余雋先生,所思所想在本文凝練呈現以饗讀者。
?華為終端BG IoT產品線總裁余雋先生
戰略之道:從“賣設備”到“造場景”的升維邏輯
在住建部“好房子”標準體系里,“科技賦能”“智慧便利”等被明確為原則,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推進措施中積極推動全屋智能;深圳更率先將全屋智能納入新建住宅“標配”。這對習慣了“毛坯交付”的地產商來說,無異于一場供給側“改革”。
結合余雋在專訪中的論述,家居新范式了解到,華為進入這個賽道時,行業還是單品混戰時代,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產品層出不窮。但用戶家里堆了一堆“數據孤島”的單品,體驗反而更糟了。
為什么不把整個房子當作一個智能體來打造?這一想法可行但難度極大。相較于多數企業仍聚焦單品智能的“點狀突破”,華為鴻蒙智家選擇了“空間整體解決方案”的“面狀攻堅”。然而要解決全屋跨場景、跨系統、跨設備之間的數據協同并非易事,華為鴻蒙智家給出的解題公式是“1+2+N”架構。
“1+2+N”架構可看作是一套“空間智能化系統”方案,用中央控制主機作為“數字大腦”,通過PLC電力線載波技術和鴻蒙智聯協議,照明、安防、冷暖新風等子系統編織成一張“神經網絡”。這套系統讓開發商實現了“場景溢價”,深圳某精裝房項目數據顯示,搭載鴻蒙智家的住宅二次推薦率顯著提升。
換句說,傳統地產商是空間提供者,現在華為鴻蒙智家幫他們升級為場景運營商。在余雋的解釋中,華為鴻蒙智家的角色更像是“技術基建商”,前裝市場綁定了TOP200+房企,后裝市場推出了“24小時免布線改造”方案,連康養機構和星級酒店都成為了華為鴻蒙智家的行業客戶。
更具突破性的是,華為鴻蒙智家在深圳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落地了八大場景化解決方案。作為國內首個大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這里已經接待了政府、企業等訪客超2萬人。這不僅驗證了市場對空間智能的熱切關注,也能從這個國家級全屋智能空間實驗室看出來產業政策的方向去往何方。政策制定者在這里看到行業方向,開發商看到落地路徑,而家居人看到的是未來家的“樣板間”。
體驗之法:讓房子“主動懂你”
在訪談中,余雋談到華為對全屋智能與“好房子”的理解:“全屋智能就是要從實用出發,助力提升房子入住的使用和售后體驗,消費者覺得房子智能化體驗好了,口碑自然也好,銷售也會自然好。” 這就是好房子的樸素邏輯,而華為要做的,是當好賦能者。 這與住建部 “安全、舒適、綠色、智慧” 的好房子標準不謀而合。
在2024廣州設計周“奢華居所”大展,家居新范式親身體驗到了華為鴻蒙智家解決方案,照明、溫控、安防、環境調控、娛樂系統、車控系統等融入其中,共同營造高端智能家居體驗。
這種體驗更具象地體現為,例如當毫米波雷達檢測到老人深夜起床,走廊燈光會自動亮起并調至護眼亮度;AI輔助康養傳感器檢測到老人發生跌倒,系統會立即向家人發送通知;當用戶在車機系統觸發“回家模式”或“提前熱水”,家中空調會提前半小時調至舒適溫度,熱水器開始預熱。這種“移動空間+居住空間”的跨場景聯動,讓華為區別于單一智能家居,形成智能生態協同,實現“空間隨人而動”的主動服務。
為何中國智能家居滲透率(2023年約16%)仍落后于歐美國家?家居新范式綜合訪談及行業資料分析認為,癥結在于傳統智能家居的 “被動響應”模式:用戶需要下載N個APP,手動控制設備,體驗碎片化。而華為鴻蒙智家的破局點在于三層“智能金字塔”。
(1)感知層:部署毫米波雷達與多模態傳感器網絡,實時捕捉環境參數。
(2)決策層:鴻蒙AI引擎通過行為模式學習,深度分析用戶行為模式,準確判斷當前場景和潛在需求,能精準判斷“會客”“觀影”“睡眠”等典型場景。
(3)交互層:可實現“無感交互”,比如語音說一句“我要看電影”,系統會自動調暗燈光、降下幕布、打開空調;還能語音觸發“AI零冷水”模式,系統只在實際使用前啟動熱水器預熱,對比傳統24小時循環加熱,可顯著減少能源浪費。
廣東省養老服務業商會黨支部書記、會長許曉玲對家居新范式表示,非常看好華為鴻蒙智家的解決方案,不僅為挖掘銀發經濟開辟了新的想象空間,也填補了全屋智能家居生態的相關“空白”。
以適老化產品為例,家居新范式認為,其服務核心在于提供尊嚴感,智能家居空間應該讓老人覺得被溫柔守護,而不是被監視。這也是為何華為鴻蒙智家大力推進智能家居“主動服務”的原因,最終要實現的是,真正懂用戶所想、供用戶所需的高端智慧生活新范式。
渠道之術:10萬+設計師成為“未來家”擺渡人
每屆廣州設計周“奢華居所”大展,華為鴻蒙智家的展位總是格外熱鬧。家居新范式現場走訪發現,相當大一部分設計師和專業觀眾是奔著華為鴻蒙智家而來的。
從“奢華居所“ 展示效果來看,青年設計們的空間設計力通過華為鴻蒙智家得到了進一步放大,呈現出科技+美學的高端奢居生活方式。例如住宅類,潘育章《國際超模的家》、李振杰《繁榮里》、劉宜偉《天峰大平層》,借華為鴻蒙智家打造特色空間;商業類,李欣原《不渡一川》、張松《本設團》、松騏《月落參橫》,讓科技融入商業空間;公共空間類,李振興、王浩亭、李小水&汪志科作品各有亮點;概念空間類,郭軒宇、張夢琦、湯輝&李楓作品打造獨特體驗。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參數,而是融入空間美學的“隱形基因”。
如果說展會現場的呈現是技術與美學的直觀演繹,那么華為在渠道建設上的布局則彰顯著更深層的戰略考量。“設計師是空間美學締造者,也是用戶需求翻譯官和技術應用推動者。”余雋透露,華為已建立10萬設計師培訓體系,開發專屬設計工具,讓智能方案能在裝修圖紙階段就被前置規劃。
而在渠道拓展的關鍵布局中,與廣州設計周的合作是重要落子。作為亞洲規模領先的設計盛會,廣州設計周60%的參與者為建筑和室內設計師,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資源,匯聚高端客戶與完整家居產業鏈。2024年,雙方基于科技+美學理念契合,通過設計大賽匯聚2000+方案,建立人才庫與標準化模板庫,將智能方案前置到裝修設計階段,賦能落地效率。未來雙方將在聯合建立華為鴻蒙智家設計研究院、共同制定空間智能化設計標準等方面進一步合作——“推動全屋智能普惠,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回歸終端消費來看,傳統家居家裝產業是“產品-用戶”的直線關系,而華為鴻蒙智家構建的是“技術+設計+服務”的立體生態。家居新范式認為,對于房地產商,華為鴻蒙智家提供的并非簡單的產品方案,而是一套商業賦能體系;對于設計師,高端科技的門檻降低,“科技+美學”帶來了更強的提案能力;對于用戶,則是更普惠的AI高端智感“未來家”生活方式。
這種渠道、技術和生態的相互支持,對整個產業都大有益處。就拿后裝市場來說,其星閃技術簡化組網方案,保障全屋網絡穩定覆蓋;模塊化設計在不影響戶主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壓縮工期至24小時,降低改造成本。這種普惠式技術創新,使全屋智能成本從“數十萬元”降至普通家庭可負擔水平。再加上多元渠道的共同推廣,全屋智能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契合“老房子變好房子”的時代趨勢。
結語:當“好房子”成為剛需,華為用“生態牌”破局
科技賦能無疑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今年5月1日起,住建部“好房子”國標將正式實施,全屋智能將從“可選配置”變為“必備項”。房屋的本質是居住服務,而服務的終極形態是潤物細無聲。當房子能記住你的作息,主動調節光線溫度,甚至預判你的需求,這將是好房子的未來。而華為鴻蒙智家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未來來得更快一些。
以主動智能重構用戶體驗,借開放生態編織萬億市場,當“科技住宅”從高端定制走向普惠大眾,屬于空間智能的時代,或許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