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家居行業也迎來了它獨有的“風起云涌”。如果說去年家居企業們還在忙著擴張海外版圖、搶占AI市場,那么今年,一些企業似乎集體玩起了“斷舍離”。
據家居新范式不完全統計,1月至今,已有皇朝家居、齊家控股、東易日盛、中天精裝等多家企業發布出售資產、股權等相關公告。那么,這場“瘦身大賽”能否真正讓家居行業回血或者增值再造?本期來探。
出售潮起,家居企業“減負”忙
農歷春節僅過了不足一月,家居行業的出售風潮已經是一浪高過一浪。從知名家裝企業到智能家居品牌,一個個熟悉的身影紛紛出現在出售子公司、股權、賣地、賣房等名單上,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家居新范式以時間線倒敘整理如下:
2月20日,皇朝家居公布,計劃掛牌出售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御園地產持有的東馬25%股權,最低掛牌價格為人民幣6000萬元。
2月14日,齊家控股全資附屬公司也與買方駿凌廣告已訂立買賣協議,將出售旗下主營家具代理服務的香港意享世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現金代價為300萬港元。
1月14日,曾經的“家居上市第一股”東易日盛發布公告,控股股東東易天正對其持有的公司1200萬股進行了公開司法拍賣,最終由洪清法、常雷、馮蓉、吳丹、洪志鵬競買成功。拍賣成交總金額為4822萬元,占公司總股本的2.86%。
1月13日,中天精裝公告稱,公司擬出售盤活部分閑置不動產資產,包括:通過以房抵款方式取得的住宅、公寓、商鋪、車位等,擬出售總金額不超過4億元。
而此前的2024年年底,算是“甩賣”潮相對集中度的一個時段。其中,威遠達威木業有限公司62.5%股權及14388萬元債權二次掛牌轉讓,底價從首次掛牌的14388萬元降至9208萬元。
一個大單交易是,建筑裝飾上市公司寶鷹股份將全資子公司寶鷹建設的股權,全部出售給控股股東珠海大橫琴集團,股權對價高達7.88億元。
其它案例如,山東德州月星家居以底價1.48億元掛牌轉讓;建藝集團控股子公司以620.6萬元轉讓其持有的廣東建藝設計有限公司75%的股權;朵納家居以6500萬元將位于浙江臨海一處資產轉讓給浙江尚泰。
“斷臂回血”還是“戰略轉移”?
關于出售原因,各家的理由不一而足,家居新范式發現主要集中在兩類:
一是,被售公司業績未達預期。如御園地產此前向東馬注資人民幣5000萬元,預期年度回報率不少于8%,而后者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估值僅剩2490萬元。皇朝家居認為東馬的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顯著惡化,不得已及時止損。寶鷹股份表示,寶鷹建設持續大額虧損,給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帶來了拖累。
對于他們來說,出售資產、股權確實是一種“斷舍離”。畢竟,業務線過于冗長,管理成本過高,項目前景不明朗,繼續投入只會增加風險。
另一類是,緩解自身資金情況。東易日盛表示,出售資產獲得的資金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降低負債及財務費用等。皇朝家居指出,出售所得款項將用于一般營運資金用途,“有助紓緩集團的流動資金及現金流量緊絀情況。”
那么,家居企業的“回血”行為到底利弊幾何?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通過出售股權或賣房賣地,可以提升業績,也可以起到“保殼”(保住上市公司資質)、保業績的效果。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的分析更具樂觀性:“出售股權或資產也存在為大規模資產重組尋求機會的可能。”的確,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出售資產、股權則更像是一種“戰略轉移”。它們或許是在為未來的擴張儲備資金;或許是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通過出售部分資產和股權,與合作伙伴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家居新范式注意到,目前絕大多數選擇出售的部分多為非核心資產,目的主要是“減負”前行,回籠資金可以用于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們就像是家居界的“健身達人”,雖然身上肌肉不少,但也得時不時甩掉點脂肪,保持輕盈、提高運營效率,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
“瘦身”大賽,你準備好了嗎?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出售資產、股權可能會帶來短期的陣痛和挑戰,但動蕩之中,實則潛藏或正涌現出諸多機遇。
家居新范式看到,一些新興力量正堅韌不拔地成長,甚至成功嶄露頭角,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桿。與此同時,部分頭部品牌憑借其恰當的轉型布局,有望爭奪更廣闊的市場份額,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從而進一步夯實其在業界的領先地位。
期待,“瘦身”后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