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最早成立于1975年,珍酒在近年來的白酒江湖中知名度頗高,而且公司在營銷層面也重金投入。
2023年4月27日,珍酒李渡(06979.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然而,在上市兩年后,公司交出的2024年答卷卻并不理想。
01
2024年業績增速創近年來最差
2024年,珍酒李渡實現營收70.7億元,同比增長0.5%;歸母凈利潤13.24億元,同比下滑43.12%。公司表示,凈利潤下滑主要受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股權激勵費用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
年報顯示,珍酒李渡旗下共有珍酒、李渡、湘窖、開口笑四大品牌。詳細來看,珍酒李渡核心品牌珍酒2024年收入為44.8億元,同比下降2.3%,占營收的比例也從2023年的65.2%逐步降至63.4%。2024年下半年珍酒實現收入17.8億元,同比下降約22%。
公司表示,收入下滑主要是珍三十系列標準版的銷售渠道于2024年調整擴張至傳統流通渠道,而珍酒在2024年下半年有意減緩了珍三十產品的市場擴張節奏,并削減了珍十五和珍三十的支線產品,以穩定市場價格并謀求長期發展;基于產品結構優化策略,珍酒的電商業務削減了部分單價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產品。
查詢發現,2021年-2024年,珍酒收入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8.4%、65.3%、65.2%和63.4%,呈現持續下滑態勢;銷量分別為14761噸、12856噸、12630噸、12284噸,也持續回落。
雖然核心大單品收入下滑,但次品牌李渡則有所提升。2024年李渡實現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18.3%,占營收比例也由2023年的15.8%提升至18.6%。而湘窖、開口笑占營收比重分別為11.4%和4.8%。
由此來看,珍酒+李渡貢獻了總收入的82%。在年報中,公司坦言,2024年,白酒行業面臨若干挑戰,特別是白酒消費需求自第二季度開始持續下滑。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珍酒李渡當前收入上還算保持穩定,公司也在持續進行市場拓展。但目前白酒行業進入到低迷期,如何穿越寒冬是每一個酒企都要解決的難題,珍酒李渡收入剛超過70億,距離百億俱樂部還有一段距離。而在全行業受影響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珍酒李渡的增速也不可避免降下來,所以如何穩住主銷市場,如何去拓展場景、完善渠道,這也需要公司認真去研究。
拉長時間來看,2021年-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增速分別為112.66%、14.79%、20.06%和0.52%;毛利潤增速分別為117.84%、18.65%、25.97%和1.55%;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8.47%、-0.23%、125.96%和-43.12%。
也就是說,公司營收、毛利率增速創下四年來最低,由以往的雙位數增長大幅回落至個位數;而歸母凈利潤則由2023年的翻倍增速斷崖式負增長。
當然,珍酒李渡2024年部分指標也值得肯定,包括毛利率及凈利潤都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公司擬分紅7.12億港元,同比增長16.7%。
02
存貨飆升75億,行業面臨去庫存壓力
與此同時,備受外界關注的還有持續攀升的存貨。根據東方財富及Wind數據顯示,2020年-2024年,公司存貨分別為17.37億、36.49億、51.39億、63.83億和75.03億。
有白酒行業人士指出,2024年至今行業庫存高企,這其中中高端白酒占比較高,對不少企業造成不小挑戰,2025年行業也依然面臨著去庫存壓力,在此情況下可能降價會成為重要選項。此外,在當前消費需求依然尚待提振的情況下,如何加速去庫存,無論是品牌廠商,還是加盟商都需要找到解決辦法。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日前也表示,2022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進入去庫存周期,直到目前這一形勢尚未扭轉。從全球范圍看,酒類消費市場已經飽和,進入到存量消費階段。
展望2025年,珍酒李渡表示,預期白酒行業仍會面臨一定挑戰。公司將進一步鞏固在醬香型白酒市場以及次高端及以上白酒市場的市場地位,推動可持續增長。具體而言,將繼續采取多項關鍵舉措并行的綜合性戰略,包括開發新的增長機會,特別是從商務消費場景進一步向宴席等多種消費場景擴展,并開發有白酒銷售潛力的其他細分渠道;提高經銷商群體的質量及優化經銷渠道架構,特別是珍酒的雙渠道增長模式;進一步圍繞品鑒會和回廠游在體驗式營銷上作出突破,并通過短視頻、關鍵地標及樓宇廣告和線下高端活動冠名合作等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品牌營銷策略,實現對更廣泛消費者群體的立體式覆蓋;及為應對當下的消費趨勢,將投入更多資源發展次高端和中端價格帶的核心單品。
東吳證券給出的投資建議是,公司產品矩陣清晰,品牌升級布局長遠,組織效能與團購培育勢能有望逐步顯現。經過今年上半年盤整鞏固,期待后續輕裝上陣,更好迎接下一輪需求彈性釋放。考慮醬酒次高端競爭加劇,微調2025~2026年公司non-IFRS歸母凈利預測分別為16.8、19.3億元人民幣(前值為17.4、20.4億元人民幣),新增2027年預測為22.9億元人民幣,同比+0.3%、+14.7%、+18.6%,對應PE為13.3、11.6、9.7x,維持“買入”評級。
東吳證券給出的風險提示:次高端價格及費用競爭加劇,渠道庫存消化不及預期等。(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