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百度發布Q1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在全球提供超140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增長75%;截至5月,蘿卜快跑在全球累計提供超1100萬次的出行服務。
服務單量快速提升的背后,蘿卜快跑出海步伐也在加快,目前已經進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在香港的測試區域也得到進一步擴大。
今年以來,蘿卜快跑出海消息頻頻,中國無人駕駛出海大爆發。
眼下,人工智能應用爆發,作為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應用,無人駕駛是全球競爭的焦點,包括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谷歌旗下Waymo、特斯拉在內的全球頭部公司都在加速海外布局,中美無人駕駛競爭也在從本土延伸至海外市場。
當無人駕駛技術在軟硬件的代際差距不斷縮小,競爭會自然而然地由技術轉移到實際提供服務一側,這意味著將會考驗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實際提供服務是實現無人駕駛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時規模越大越容易積累經驗與實力,所以成本與收入、規模與效率的平衡變得尤為重要。
中國無人駕駛搶灘海外
今年,技術突破與成熟度提升使得關鍵零部件成本大降,全球各國政策相繼放寬,這兩個因素助推下無人駕駛落地從市場深度向廣度延伸。
去年5月,蘿卜快跑亮出第六代無人車的“發票”,價格僅20.46萬元。
另一方面,政策法規持續完善,客觀上加速了無人駕駛落地。中國對L4級別自動駕駛的扶持政策,正在形成“中央頂層設計+地方試點突破+產業生態協同”的立體化體系,包括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率先出臺專項條例、將多個測試區進行擴展、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道路智能化改造等。
國外方面,歐盟擬推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倫理準則,美國超20個州通過無人駕駛法案。
政策頻出極大地刺激了相關公司的規模化落地步伐,繼蘿卜快跑后,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企業也紛紛跟進,將觸角伸向海外,一場角逐正在展開。
今年4月,Waymo宣布進入東京展開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收集東京交通數據為后續Robotaxi落地創造必要條件。由于日本市場和政策環境等因素,Waymo主要通過與當地出行服務商合作的方式進入市場。特斯拉計劃在6月于美國奧斯汀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首批將提供10-20輛Model Y,并逐步擴大規模,覆蓋更多城市。
相較Waymo與特斯拉,蘿卜快跑在國內多地提供服務、積累經驗之后,其出海動作要大得多,且從布局情況看,有清晰的策略與步驟。
合規性是Robotaxi海外落地的前提條件。3月28日,蘿卜快跑宣布與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迪拜市區開展無人駕駛規模化測試和服務。20多天后的4月18日,蘿卜快跑與迪拜道路和交通局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在迪拜開啟大規模無人駕駛業務布局。
如果說布局迪拜是蘿卜快跑為拓展海外市場的一次練兵,那么日前在香港的動作則是為日后開拓右舵左行市場,積累相關經驗。
除上述地區外,5月13日,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百度正積極探索蘿卜快跑業務擴展至瑞士與土耳其,加快其出海步伐。消息提到,百度已在籌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作為其無人駕駛業務出海歐洲的前哨站。
在香港積累起右舵左行經驗之后,進入瑞士市場還有更多標志性意義。該國在歐洲素來以交通規范、安全法規嚴苛而聞名,是全球公認的無人駕駛技術和安全試煉場。蘿卜快跑能夠成功落地,標志著其安全系統通過了全球最頂級標準的驗證。
進入土耳其市場則有戰略與戰術兩方面的考量。作為歐亞交通樞紐,土耳其具備成為開拓歐亞非市場跳板的戰略價值,實現以其為中心的市場和技術輻射。而當地稠密的人口、復雜的路網體系或將成為蘿卜快跑海外落地的重要試驗場。
從國內“卷王”到全球“實戰派”
蘿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是一種從“深度”到“廣度”的轉變,即在國內市場充分積淀起規模化能力、服務經驗和安全保障基礎后,再逐步向海外市場進行“輸出”。
從當下的各項數據來看,蘿卜快跑在國內的單量、技術、落地經驗已經驗證了海外規模化落地的可行性。
目前蘿卜快跑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十多個城市落地服務,安全行駛里程超過1.7億公里。
這一方面是以第六代無人車價格為代表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則是規模化效應以及服務效率的提升。
在香港市場這個“跳板”上,蘿卜快跑也充分驗證了其在右舵左行市場的快速適應能力。
從去年12月開始在香港進行道路測試以來,蘿卜快跑僅用了5個月就實現擴區和載客試運行,如此快速的落地進程實際上是受益于此前在多個城市的落地積累。與此同時,蘿卜快跑成為唯一一家在港獲得實質性進展的無人駕駛企業,并獲得了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香港運輸署署長李頌恩等人的體驗試乘以及點贊。
左圖: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 右圖:香港運輸署署長李頌恩
今年3月,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也在高峰時段的北京開放道路上試乘了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并表示“非常好,這就是未來”。
從國內的深耕到海外市場的“大步快跑”,蘿卜快跑的目的一方面是搶占市場,進一步拓展落地規模,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海外市場的潛在需求和增長空間。
對于發達國家,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需要無人車來進行補足;對于發展中國家,亦需要無人車來助力交通效率和安全的提升。
迪拜公共交通局首席執行官Ahmed Hashim Bahrozyan在與蘿卜快跑簽署諒解備忘錄時表示,無人駕駛交通將提高社會各階層的生活質量,為兒童和老年人等目前無法駕駛的人提供行動自由,還將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提高道路安全。
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一次“外溢”
相較于美國無人駕駛公司,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中國無人駕駛公司,在一場場“硬仗”中積累起諸多不可量化的實戰能力,這正是其海外競爭的最大優勢所在。
眾多事實已經證明,從國內“血海”中一路卷出來的企業,往往也能夠在國際市場大殺四方,Tik Tok、Temu、比亞迪等均是典型例證。
在遠超海外的競爭強度之下,國內企業也面臨更高的全方位要求,在技術能力、服務能力、執行效率、經驗積累等層面上,相較海外企業更具競爭力。
具體到無人駕駛領域來看,一方面中國路況復雜、突發性狀況極多;另一方面各有所長的玩家眾多,競爭異常激烈。
換句話說,在國內市場勝出的蘿卜快跑,在多個維度都積累起了扎實的基本功,在拓展全球市場規模、技術輸出、用戶體驗上,很容易對海外對手實現“降維打擊”。未來基金管理合伙人Gary Black認為,由于中國復雜的交通狀況,蘿卜快跑的行駛環境是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之一。
過去兩年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復雜路況下,蘿卜快跑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
Momenta創始人曹旭東此前也表示,因為中國道路數據豐富度、復雜度遠比歐美、日本道路高,因此其積累下的“黃金數據”或許比特斯拉更多。這也是為什么即便強如特斯拉FSD,在美國市場已經經過海量數據積累和驗證,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卻一再延期的原因。
蘿卜快跑之所以首先布局中國香港、瑞士等以安全法規嚴苛而聞名的“高標準”市場,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自身實力的絕對自信。
眼下蘿卜快跑在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更多來自于不同國家政策、商業環境、用戶習慣上的差異,這也對其技術和運營的環境適應性、泛化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登陸中國香港、瑞士、土耳其、阿聯酋等市場,一方面可看作蘿卜快跑在建立前哨站,便于此后由點及面輻射至更廣領域;更重要的點在于,這些市場同樣是蘿卜快跑的“試煉場”,通過在這樣一些典型性市場的練兵,將進一步助力蘿卜快跑提升在不同市場中的技術實戰能力和環境適應性。
這是蘿卜快跑國內市場“深蹲起跳”模式,在海外市場的一次復用,在安全初心、技術能力、落地經驗的“三位一體”化積累下,蘿卜快跑正在驗證無人駕駛行業的“摩爾定律”,其“跑向”全球的速度也將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