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潘思敏
近日,拓普集團(601689.SH)公告,公司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機器人電驅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書》。公司擬投資50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300畝,在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機器人核心部件生產基地。
電驅系統為人形機器人主要部件,價值量高、技術壁壘強。機器人電驅系統是機器人的動力來源,足式機器人對電驅關節小型化、輕量化以及負載能力提出新要求,具備價值量占比高、制造難度大等兩大特點。
從執行器到電驅系統,拓普集團對人形機器人的野心可見一斑。在新能源車逐步由成長行業轉變為周期行業的情況下,拓普集團若想市值再上一層樓,布局機器人賽道或許能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踩中風口成長
拓普集團成立于1983年,已經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歷經了40年之久,對行業的了解以及對產品的布局,都展現了其敏銳的嗅覺。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汽車產業、產品多元化、技術密集、高度競爭的產業。故而綁定客戶的能力成了汽零供應商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回顧拓普集團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公司的客戶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早前,拓普初期綁定上海通用積累合作和同步研發經驗。2017-2019年,公司自主品牌客戶逐漸上量,2019年吉利收入占比超30%。這個階段的拓普主業是減震和內飾,作為傳統行業的汽車零部件廠商,面臨企業重資產、行業競爭格局分散的現狀,拓普主要還是賺辛苦錢。公司營收在30億元至60億元區間徘徊,凈利潤大部分在8億元以下,公司市值也僅100億至200億元。
拓普集團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是從2021年開始,遇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實際上,公司對新能源車行業的布局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這一年公司進入了特斯拉的產業鏈,為了更深度地綁定及拓展優質客戶,拓普將業務也從內飾件、減震器,延伸至底盤系統、熱管理系統、汽車電子等業務,將自己打造為圍繞汽車底盤打造平臺化產品體系的供應商。
拓普目前布局的九大產品,單車配套價值可達3萬元。到2022年,其中輕量化底盤及熱管理已成為拓普核心資產,是當下業績增長的關鍵支撐。拓普的業績也隨之不斷增長,2021年開始,凈利潤突破10億,營收突破百億,公司市值也在2022年達到頂峰1000億。
拓普能夠從競爭者眾多的零部件企業中脫穎而出,靠的還是自身的商業模式。拓普給自己的戰略定位是tier0.5供應商,不同于tier1供應商僅負責零部件供應,拓普還提供部分集成功能。
這種模式將零部件供應商與車企深度綁定,作為零部件廠商的拓普深度參與整車研發,不僅可以幫車企降低成本,縮短車型開發周期,反過來也利于拓普積累產品經驗匹配客戶需求,從而伴隨車企共同成長。
可以說這個模式相當成功,拓普依托平臺化供貨+及時響應+正向開發等優勢,客戶結構持續取得關鍵突破,形成新能源品牌+自主品牌的優質、穩固的客戶矩陣,包括不限于特斯拉、新勢力、金康、Rivian、比亞迪、吉利、一汽等一眾知名車企。
但從最新的三季度來看,拓普業績增速有變弱跡象。2023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9.91億元,同比增長15.82%;扣非后凈利潤4.73億元,同比下降3.21%。三季度特斯拉受產線升級改造影響,單季度產量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10%。
值得注意的是,預計今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同比降速至30%左右,目前絕對增量持續增高,但增速不可避免地下降,新能源車行業也將會從成長行業轉向周期行業,行業邏輯的改變也會影響拓普集團股價的估值。
連續募資擴張產能
拓普集團營收規模的不斷上升,同時也伴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但公司凈利率僅10%左右,是支撐不起幾十億的資本投入的,拓普靠的主要是募資。
自2015年上市以來,拓普集團共完成了4次募資,募集金額高達84億元。
2015年IPO,拓普募資14.68億,用于年產260萬套汽車減震器項目、年產80萬套汽車隔音件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實際投資金額13.6億元。目前兩個項目均已完全達產,但2018和2019年未達承諾效益。
2017年5月,拓普定增23.95億元,投向汽車智能剎車系統、汽車電子真空泵項目和輕合金副車架項目等。當初預計2019年就能完工,拓普一直拖延,據2023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專項報告顯示,項目達產要到2023年7月,目前還不確定是否已達產。
但是在這未達產的幾年里,智能電子剎車系統(自2019年改成汽車電子業務)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45.89%一路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23.94%,并且2023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也出現了下滑,期內實現營收8380萬元,同比下降10.23%。
此后,拓普繼續靠著定增擴產。2021年2月,拓普募資20億元,用于汽車輕量化底盤系統項目建設;2022年7月,發行可轉債,募資25億元,用于年產150萬套輕量化底盤系統項目、年產330萬套輕量化底盤系統項目建設。目前,以上兩個項目都在建設中。
2023年7月,拓普再次獲批,定增不超過40億元,用于新增年產610萬套輕量化底盤項目、年產310萬套內飾功能件和年產130萬套熱管理系統。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三者營收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底盤系統實現同比增長61.54%,內飾功能件實現同比增長46.24%,熱管理系統實現同比增長25.92%。
但是此項目建設期為24個月,實現滿產則要到第六年。屆時,如此大規模的產能會不會過剩?
未來六年的事目前無法預測,但拓普似乎對2024年公司業績充滿信心。在2023年10月的交流紀要顯示,拓普曾表示2024年實現300億收入的可能性較高,這一年的增量主要來自特斯拉、理想、賽里斯、小米、比亞迪等客戶。
加碼機器人賽道
就在拓普集團發布“擬50億元投建機器人核心部件生產基地”公告的前一晚,三花智控也發布公告表示,計劃不低于50億元加碼機器人賽道。
兩家龍頭公司如此同步重金砸向機器人賽道,被業內認為預示著產業進入加速期。
根據2023/5GGII預測,預計到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
關節執行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關節模組在人形機器人價值量中占比最高,超過40%,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性能直接由執行器性能決定。
拓普在機器人執行器業務的優勢眾多:其一具備永磁伺服電機、無框電機等各類電機的自研能力;其二具備整合電機、減速機構、控制器的經驗;其三,具備精密機械加工能力;其四具備各類研發資源及測試資源的系統能力。
并且拓普與特斯拉本就已經長期合作,憑借tier0.5戰略深度綁定,雙方共同設計研發,由拓普負責生產,特斯拉組裝,能夠解決特斯拉在市場上找不到合適的執行器的問題。
之前特斯拉曾發布一條招聘執行器主管的信息,引發了市場擔憂特斯拉自制執行器后影響供應商訂單,引發拓普集團股價下跌。不過,公司澄清了市場對特斯拉將獨自制造執行器的誤解,認為特斯拉招聘的執行器主管主要負責組裝,而不是自研執行器,并表明無論是從技術、時間還是成本考慮,特斯拉自制性價比低。
執行器業務進展良好,拓普研發的直線執行器和旋轉執行器已經多次向客戶送樣,獲得客戶認可及好評,項目要求自2024年一季度開始進入量產爬坡階段,初始訂單為每周100臺。
為滿足客戶要求,拓普需要完成4套生產線的安裝調試,形成年產10萬臺的一期產能,后續將年產能提升至百萬臺,當前公司正式開啟機器人生產基地建設。
簡而言之,拓普集團憑借自身實力以及精準的眼光,進入特斯拉供應鏈,并隨著新能源車的爆發,成長為了千億市值的汽車零部件。這次,拓普再次前瞻性布局機器人領域,未來能否成為第二條業績曲線還未可知,但值得投資者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