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葉芯
在當前金融發展的新階段,信托行業正積極尋求風險資產的有效解決路徑。
據統計,今年以來至6月12日,已有四川信托、新時代信托、吉林泛亞信托、建元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風險化解迎來新進展,化解方式也呈現出市場化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債權轉讓等多元化趨勢。
市場分析指出,基于市場化及法制化的機制,未來信托公司將更加依賴于此策略進行風險的規避和管理。
當前,嚴監管持續,風險加速出清,倒逼信托公司加快轉型步伐。與此同時,信托業高管變動頻頻,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信托資產重回加快上升的通道,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繼續回升,已逼近24萬億元。
風險加速出清
今年以來,信托行業正加速推進資產風險化解行動。各家信托公司各施所長、各盡所能,采取了市場化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債權轉讓、資產證券化、信保基金介入等多種方式,進行風險化解。
目前,多家信托公司的存量風險化解迎來新進展。舉例來看,近日,四川信托正欲重構股權架構,化解債務風險。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公告,披露了四川信托管理人公開招募和遴選重整投資人的信息,報名截止日期為6月24日。
該招募計劃的目的在于引入實力雄厚的重組方,由重整投資人提供資金,全面化解四川信托的債務風險,優化債務人資產結構,最終全面恢復四川信托的正常運營。
根據招募規定,有意向參與信托公司風險緩解的投資者必須具備與其債務規模相匹配的經營與管理才能。投資者應具有明確的社會責任感,享有良好的社會商業信譽,且在過去三年內不得有重大違法記錄,亦未被認定為失信被執行人。在經濟實力方面,投資者需具有充足的資金能力進行投資重組,實繳注冊資本應不低于30億元,最近一年經審計的資產總額不低于50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資產不低于200億元。
除了四川信托,建元信托、新時代信托、吉林泛亞信托也迎來新消息,風險解決節奏正在提速。
建元信托此前決定向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轉讓持有的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銀國際”)3.4%股權等權益。近日,建元信托發布公告披露,待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和信銀國際各自完成相應決策程序及獲得各自主管監管部門批復(如需)后,該公司將盡快與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完成資產交割。
同樣,新時代信托的60億股股份(100%股權)的股權轉讓方案,也被擺上了北京產權交易所的貨架。該轉讓公告的披露起止日期為5月17日至6月14日,轉讓底價為18.512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新主人需承諾按照監管機關要求配合并促使標的企業配合,開展新時代信托風險處置工作。
此外,停業18年的吉林泛亞信托決定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該項報名已于5月10日截止。此舉為了順利推進泛亞信托重整工作,化解泛亞信托債務危機,恢復和提升泛亞信托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維護和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權益。
行業煥發新活力
當前,信托行業風險資產化解提速,信托資產規模則加速增長,已逼近24萬億元。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數據,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3.92萬億元,環比增長5.65%,同比增長13.17%。
自2022年二季度開始,截至2023年末,信托資產規模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且增速呈現加快趨勢。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信托業經營收入為863.61億元,同比增速為2.96%;凈利潤為423.73億元,剔除特殊情況后(如因信托公司股權轉讓產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潤等),2023年信托公司整體利潤較上年小幅增長約2.29%。
自“業務三分類”新規實施以來,信托行業轉型效果漸顯,信托公司大力發展標品信托。中國信登信托產品登記數據顯示,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業共成立信托產品30415個,成立規模為達43325.05億元。
隨著標品信托持續發力,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占比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資金信托總規模達到17.38萬億元,環比增長5.66%,同比增長15.59%。其中,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的規模合計為6.6萬億元,占比38%,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同比增速則高達51.52%。
當前,信托行業正值轉型提質階段,行業也掀起了“換帥潮”,高管調整頻繁。今年以來,包括中信信托、長安信托、華潤信托、上海信托、建信信托、興業信托、北京信托、光大信托等十余家信托公司董事長、總裁或總經理均先后傳出變動消息。
業內人士認為,信托公司高層領導人員的密集調整,被視為加強和促進公司轉型發展的體現。這一系列的變動,無疑是為了激發公司的全面變身,推動其煥發新的活力。(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