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喬丹
當前的直播界,賈乃亮可謂風頭正勁。蟬媽媽數據顯示,賈乃亮在5月成為銷售額冠軍,到6月18日為止,他保持在第二名的位置,超越了“與輝同行”和小楊哥,被譽為“帶貨一哥”。
然而,在個人品牌光鮮亮麗的同時,其所屬的MCN機構遙望科技(002291.SZ)正在經歷一段艱難時期。
從財務狀況來看,該公司一直深陷虧損泥潭,wind數據顯示,其自上市以來,累計虧損額已高達18億,并且近期遭遇了深交所的問詢,資本市場對遙望科技的經營狀況正給予高度關注和嚴格審視。
大手筆激勵高層,零分紅九年
在深交所向遙望科技發出的問詢函中,公司的經營表現成為了首要被關注的問題。實際上,近幾年遙望科技一直面臨虧損的困境。
從2021年到2023年,盡管遙望科技的營收保持兩位數增長,從28億元增加至48億元,但凈利潤卻持續下滑,累計虧損額已達20億元。
在遙望科技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們多次對公司的經營狀況表示擔憂,并詢問是否有改善計劃。對此,公司回應稱正在積極開拓市場和提升業績。然而,遙望科技對于業績的改善似乎并不完全有信心。
在2021年初,遙望科技公布了股權激勵計劃,考核期限為2021年至2023年,主要基于營收增長率的指標。具體來說,以2019年營收值8.66億元為基數,設定了2021年至2023年的營收增長率目標分別為150%、200%、250%,而觸發值則要求營收增長率分別達到120%、160%、200%。這一計劃并不包含利潤作為考核指標。
參與該股權激勵計劃的共有240名遙望科技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及骨干員工,其中不乏副董事長、財務總監李剛和董事會秘書何建鋒、副總裁馬超等重要角色。在2023年,李剛、何建鋒都新獲得了25萬份的股票期權,馬超則新獲得10萬份。
2021年、2022年,公司的股份支付攤銷費用分別為6923萬元、5041萬元,2023年約 8000-9000萬元。高昂的股份支付費用也成為了公司連續三年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深交所曾在2022年就遙望科技的股權激勵方案提出疑問,指出該方案僅以營收為考核指標,且伴隨2021年管理人員及員工獲得股權激勵后,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深交所質疑此安排或致公司利益受損,受益者僅為管理人員及員工,詢問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及考核標準是否全面。
遙望科技對此回應稱,選用營業收入作為考核基準,是因為它能有效反映公司經營狀態、市場競爭力及業務增長潛力,既體現了公司對持續擴張的自信,也便于投資者直接洞察公司的成長趨勢和業務擴展前景。
在面臨虧損的情況下,遙望科技以營收為主要考核指標,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股權激勵,這一舉措使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獲得了明顯利益,但其他投資者則未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遙望科技自2009年上市以來,僅在2009年、2011年、2014年進行過分紅,總金額為8019萬元。自2014年以后,公司便未再進行過分紅,而其自上市以來則已累計募資85億元。
利潤侵蝕與合規挑戰
遙望科技原名“星期六”,早期主營皮鞋制造與銷售。2019年,公司通過收購遙望網絡95%股權,邁入互聯網營銷領域,戰略轉型為新消費服務平臺,隨之更名為“遙望科技”。
這次收購成為遙望科技營收快速增長的轉折點,從過去約15億元的年營收規模,到2023年躍升至48億元。盡管營收激增,公司凈利潤表現卻不盡人意,wind數據顯示,公司自上市以來,累計至今虧損總額達18億。
遙望科技的業務結構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互聯網廣告業務逐漸占據主導,2023年貢獻了超90%的收入,相比之下,傳統的服裝鞋類業務占比已縮小至個位數。互聯網廣告業務主要包括新媒體廣告代理與社交電商兩大部分,其中代理業務是通過抖音、騰訊和快手等平臺為廣告主提供服務,并從中賺取差價及平臺返點。
自2020年底成為快手的一級代理商,并于2022年晉升為抖音千川的一級代理商后,遙望科技在短視頻平臺,尤其是抖音上的廣告代理業務飛速發展。2023年,互聯網廣告代理業務營收達到23億元,同比增長101.58%,占總營收的47.18%,成為拉動公司總收入顯著提升的主要驅動力。
然而,互聯網廣告代理業務的毛利率面臨嚴峻挑戰。2023年,該業務對抖音的采購金額即達到23億,金額較高,加之行業競爭激烈及平臺政策調整減少了返點激勵,導致毛利率從2022年的4.01%驟減至1.4%。
這一變化直接影響了整體互聯網廣告業務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16.45%劇降到2023年的1.12%,降幅達15.33個百分點,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水平也因此被拉低。
面對挑戰,遙望科技也正積極求變,向“科技驅動的新消費服務平臺”轉型,由“IP平臺”向“供應鏈平臺”延伸。如“遙望X27主題公園”等,但成果仍需時間驗證。
然而,除了盈利難題外,遙望科技在經營上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公司及其董事于洪濤、財務總監李剛在2021年至2023年連續三年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警示函,原因涉及信息披露不準確、財務處理不當、虛構收入等問題。
而2023年的警告還擴大到董事長謝如棟、董事會秘書何建鋒、副總裁馬超等高層,指出了公司存在存貨價值失真、虛增收入、對外財務資助未及時披露等多方面違規行為,顯示公司在經營管理和合規性上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