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王健凡
2024年7月19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中國赤蘚糖醇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擬對原產于中國的赤蘚糖醇產品征收51.8%到294%的臨時關稅。
這場風波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歐盟生產商Jungbunzlauer公司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的申請,指控中國赤蘚糖醇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對歐盟出口,并對歐盟同類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調查涉及國內多家代糖上市公司。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企業,三元生物在此次初裁中無疑受到了較大關注。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初裁結果,三元生物的涉案赤蘚糖醇產品將被征收156.7%的臨時反傾銷稅。
考慮到2023年三元生物的國外銷售占總收入比例高達76.8%,這則消息無疑讓投資們為三元生物捏了一把汗。
“網紅”的浮與沉
赤蘚糖醇是什么?雖然這個名字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作為"網紅代糖",它的影響力已然深入我們生活的角落。
2005年,可口可樂就曾推出"0糖"的零度可樂,試圖引領無糖飲料潮流。然而,由于使用的甜味劑阿斯巴甜引發"致癌風波",這一嘗試未能如愿以償。
真正的轉折出現在元氣森林進入市場之時。這家新興品牌率先大規模使用了當時較為昂貴的赤蘚糖醇,成功打造出"0糖0脂0卡"的氣泡水爆品,開啟了無糖飲料的新篇章。
隨后,以元氣森林為代表的無糖氣泡飲料迅速占領市場重要位置。各大飲料品牌如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統一、康師傅、王老吉等紛紛跟進,推出各自的無糖飲料產品。
在這股無糖飲料的浪潮中,中國赤蘚糖醇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產品價格也隨之上漲。
毫無疑問,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三元生物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作為功能糖赤蘚糖醇和阿洛酮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三元生物的赤蘚糖醇生產能力達到13.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超過30%,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企業。
公司于2020年由新三板轉戰A股,并在2022年2月以109.3元/股的高發行價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也正是在2020年,元氣森林躍升為三元生物的第三大客戶,采購金額高達5456.25萬元,超過了三元生物2019年全年的境內收入總和。至2021年上半年,元氣森林摘得第一大客戶的桂冠,采購金額飆升至1.85億元,在三元生物的銷售版圖中占據了23.5%的重要份額。
回首2018年至2021年這段黃金時期,三元生物的業績踩在風口一路騰飛。營收從2.92億元一路飛升至16.75億元,凈利潤從6808.85萬元激增至5.35億元。
2021年,公司的盈利能力達到頂峰,赤蘚糖醇產品貢獻了高達93.54%的營收,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
然而,行業瞬息萬變。2022年,這場看似完美的合作戲碼突然畫上了句號。三元生物披露,公司與元氣森林已經"分手",2022年度元氣森林未向公司采購任何原料。
隨后的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經營指標出現了明顯下滑:營收分別同比下降59.71%和25.99%;凈利潤降幅分別達到69.43%和64.0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同比下降86.88%和31.99%。
其中,作為公司的支柱產品,赤蘚糖醇在2023年的毛利率跌入負值,僅為-1.11%
三元生物與元氣森林"分手"的具體原因難以揣測,更值得深思的是,三元生物失去大客戶背后反映出的行業現狀:供需關系的變化導致供貨商與大客戶之間話語權的逆轉,曾經的藍海市場已經演變成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廝殺。
赤蘚糖醇的內卷困局
三元生物對于業績再次下滑的解釋可謂一語中的:赤蘚糖醇價格持續下跌,擠壓了業內企業的盈利空間。
這既是當前行業困境,也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回溯到2021年,在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和利潤水平可觀的雙重誘惑下,包括三元生物、東曉生物、保齡寶在內的赤蘚糖醇企業紛紛擴大產能。與此同時,諸多業外資本也開始跨界布局,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產能擴張。
這種擴張趨勢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顯現出負面效應,中國赤蘚糖醇行業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跡象。
作為最早開始進入工業化生產赤蘚糖醇的企業,保齡寶2023年報中直言不諱地表示,“據統計,僅6家頭部生產商可生產的赤蘚糖醇總產能就將達到44.5萬噸/年,而這一產能已是2021年中國赤蘚糖醇總消費量的20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國,2022年產量占全球比重近80%。但在需求端,2022 年全球赤蘚糖醇總需求為17.3萬噸。據天風證券預測,到2025年,赤蘚糖醇的市場需求量才接近30萬噸。”
產能過剩引發了行業競爭加劇。2022年下半年,代糖企業間的價格戰全面爆發。
我的鋼鐵網發布的數據,2021年赤蘚糖醇的售價普遍在3萬元/噸,甚至一度逼近4萬元/噸的高位。
然而到了2023年,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
數據顯示,2023年多個赤蘚糖醇廠家的出廠報價已經跌至0.95萬元/噸至1.2萬元/噸,而赤蘚糖醇的成本則在1.2萬元/噸至1.3萬元/噸。這意味著,不少供應商已經陷入虧本銷售的困境。
赤蘚糖醇行業在經歷了艱難時期后,2023年末終于出現了轉機。
市場開始觸底反彈,國內赤蘚糖醇的惡性競爭明顯減弱。今年6月,國內赤蘚糖醇的報價回升至1.05萬元/噸至1.25萬元/噸,雖未達往日高峰,但較低谷時期已有明顯改善。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各家代糖股業績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三元生物實現營收1.92億元,同比增長65.03%;歸母凈利潤2424.77萬元,同比增長210.54%。
能否破局?
在國內競爭態勢方才略有緩解之際,面對歐盟委員會突如其來的高額臨時反傾銷關稅,國內代糖企業卻表現的較為平靜。
針對此事,三元生物對投資者網表示:公司已經采取了多方面的應對措施。三元生物指出涉案產品在調查期內占公司營收比例為18.79%,且部分歐盟客戶因質量需求仍繼續采購,因此認為總體影響有限。
在具體應對策略上,三元生物表示,會向歐盟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通過調整復配糖配方將赤蘚糖醇占比降至90%以下,以規避關稅影響。同時,公司加快了產品多元化進程,以替代部分赤蘚糖醇的需求。此外,三元生物正積極開發國內市場及東南亞、印度、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以分散經營風險。
目前,公司與歐盟客戶保持密切溝通,部分客戶已聯名向歐盟委員會提出抗議。公司已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就初裁稅率測算的合理性向歐盟提出抗辯。
總體來看,面對行業激烈競爭和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三元生物正試圖推進產品多元化戰略,力求擺脫單一產品依賴的局面。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一系列新產品,包括甜菊糖、食品級透明質酸鈉、塔格糖、唾液酸和聚谷氨酸等。其中,公司在阿洛酮糖以及甜菊糖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并已規模化生產能力。
不過,新產品要真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構筑競爭壁壘仍需時日。在行業競爭激烈和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三元生物的轉型之路仍然任重道遠,不妨多給它一些時間,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其未來發展態勢。(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