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智慧經營成效顯著:2024年營收增速領先的同時,不良貸款率連續三年下降。
文/每日財報 劉萍
中國銀行業正經歷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科技變革雙重挑戰,傳統息差盈利模式與客戶行為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在此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業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既是突破周期迷霧的關鍵路徑,更是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浙商銀行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以前瞻戰略布局與創新實踐持續領跑同業。自 2022 年發布 "數智浙銀" 品牌及 "185N" 數字化改革體系以來,該行構建起 "數智大腦 + 八大數智系統" 的核心架構,并將數字化改革確立為四大戰略支點之一。進入 2024 年,該行進一步深化戰略定力,全面啟動“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協同改革,以數字化重塑客戶服務體系、構建敏捷反應的組織架構,逐步打破內部條線壁壘,推動“智慧經營”戰略深化落地。
反映到年度成績單上,浙商銀行經營質效繼續穩步提升。截止2024年末,浙商銀行全年營業收入 676.50 億元(同比 + 6.19%),歸母凈利潤 151.86 億元(同比 + 0.92%),總資產規模站穩3.33 萬億新臺階(較上年末 + 5.78%)。營收增速保持同業領先的同時,不良貸款率連續三年下降至 1.38%,智慧經營帶來穩健發展動力。
在4月3日浙商銀行舉辦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陸建強重申了對數智轉型的思考:“智慧經營”是浙商銀行提升特色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商業銀行的‘經營法寶’,并提出轉型目標:從服務一家企業到服務整個產業生態轉變、從抵押擔保為主的當鋪金融向以算力為主的場景金融轉變、從傳統關系營銷向數字獲客轉變、對公為主壘大戶向普惠導向的小額分散轉變。
數字化筑基,主業穩中提質
經過三年戰略深耕,浙商銀行已形成 "上層建筑反哺發展基礎" 的良性循環。
截至 2024 年末,營收結構持續優化。利息收入端,存款付息率壓降的同時規模平穩增長,2024年,吸收存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87%達到1.9萬億元,付息率4年連降至2.10%,成為營收及發展持續性的重要助力。另據年報顯示,凈息差2024年較上年下降30個基點至1.71%,收窄幅度優于同業。
非利息凈收入端,全年實現 224.93 億元,同比增長 39.05%,增速位居行業前列;營收占比提升至 33.25%,較上年提高 7.86 個百分點,成為應對低利率市場環境的一大優勢。
浙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成果,不僅體現在營收結構的改善上,也體現在其客群的拓展與優化方面。
浙江的民營經濟發達,信貸需求高、豐富多樣。作為唯一一家總部位于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牢牢把握“深耕浙江”的首要戰略,提升重點區域競爭力,向普惠金融縱深突破。普惠金融一直是浙商銀行的特長,持續深耕20年小微金融市場。過去一年,該行依托“數易貸”“數科貸”等數字化產品矩陣,打通銀政數據壁壘,為700萬個體工商戶提供“隨借隨還”的信用融資服務,首期專項信貸資金10億元,單戶授信最高500萬元,精準破解小微主體個體工商戶短、頻、急的融資痛點。
同時,浙商銀行緊跟國家戰略步伐,全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針對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聚焦重點場景推出系列產品,形成了以人才銀行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產品上,該行創新推出科創積分貸、人才評分卡、科創銀投貸評分卡,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風控模型,提升審批效率。豐富高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等人才銀行場景服務,提升人才支持力度。種種措施推動下,浙商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數量和提供的融資規模明顯增長。2024年服務科技型企業30712戶,提供融資余額3674億元;服務高層次人才3925戶,其中服務國內外院士41位、國家級人才近700位、省部級人才超1300 位。
這種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能力,正是數字化賦能的直接體現,既擴大了服務覆蓋面,又通過數據風控確保了業務可持續性。
零售金融業務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衡量標準。圍繞客戶多樣化資產配置需求,浙商銀行通過數智化系統加強過程管理,有效增加了零售業務發展的韌性。2024年,浙商銀行私行客戶數14533戶,較年初增長19.2%;私行客戶金融資產余額2050億元,較年初增長11.9%。
數字化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吸引了更多客戶選擇浙商銀行,也為銀行深入挖掘客戶價值,開展綜合金融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浙商銀行新被提名為行長的陳海強透露了一組數字:去年個人客戶數同比增長25%,創歷史新高,新增客戶中超六成是通過生態場景或合作獲得,其中銀發客群、新生代客群、代發客群等八大重點客群占比達到了61.5%。
場景化突圍,重構金融服務生態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銀行的競爭力已從“資本規模”轉向“生態連接能力”。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對金融本位角色的重新定義,要求銀行成長為產業生態賦能者、社會價值放大器。
浙商銀行的智慧經營理念即以客戶價值為中心,構筑起鏈式生態金融的綜合服務模式,具體從“場景驅動、數業融合、產品組合、生態構建”四大方面協同發力。它的底層邏輯就是以服務產業生態為目標,以資源盤活和要素配置為路徑,以數據資產為基礎,以場景和算力為依托,通過高效、便捷、精準服務提高實體企業和產業生態服務能力。
浙商銀行以“場景金融”為突破口,圍繞“供應鏈、政府合作、小微園區”等普適性場景金融,大力拓展差異化場景金融業務,將服務嵌入產業鏈、政務端與民生領域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一直是銀行業競爭的焦點。浙商銀行依托數字化改革的成果,創新打造數字供應鏈綜合服務模式,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以光伏產業鏈為例,10年前,浙商銀行公司客戶正泰集團下屬的戶用光伏產業平臺正泰安能數字能源(浙江)公司成立,專注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屋頂光伏系統解決方案。當時光伏還屬于新興產業,從上游光伏組件的生產,到下游終端客戶的金融服務,都需持續的金融支持。
面對客戶的獨特需求,浙商銀行打造出一個全鏈條、全場景、全產品的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方案,還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為正泰安能提供了諸多創新的金融服務項目。
直擊痛點的金融服務到位,效益自然而然產生。最新數據顯示,正泰安能的服務用戶數超過130萬戶,幫助了產業鏈上千千萬萬的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提高項目收益,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受益于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除了大型企業,也有眾多普通個體。農戶老葉通過該行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申請光伏貸,過程由大數據風控模型實時完成審批,辦妥相關手續到放款僅耗時 8 天,極大降低了農戶參與光伏屋頂發電項目的門檻。
當浙商銀行持續提升供應鏈金融數智化能力,越來越多企業愿意攜手共行。目前,該行已在電力、能源、新能源汽車、現代通信、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行業形成差異化優勢。截至2024末,服務超3500個數字供應鏈項目,累計發放融資超7000億元,延伸服務上下游企業超7萬家,其中普惠小微企業占比超75%。
樹立小微園區綜合金融服務標桿是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另一大亮點。該行推廣小微園區客戶按揭貸、租金貸、置換貸、設備貸、開薪貸、法拍貸等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系列產品,提高園區客戶各類金融服務產品的可獲得性。2024年累計開發園區項目2542個,小微園區及工業房地產抵押貸款余額895.21億 元,較年初新增222.04億元。
政務是連接企業和群眾的關鍵節點,其數字化轉型能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透明的服務,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浙商銀行積極參與政務的數字化協同,深化與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各類政府數據平臺的合作對接,推進金華、麗水、舟山地區應用電子簽章線上辦理抵押注銷業務和電子證照數據應用試點工作,開展聯合建模,建設上線不動產抵押查封預警等30余個模型,助力政府提升決策效率。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加強B端服務體驗的同時,浙商銀行也在堅持升級C端的體驗。
通過多渠道的服務平臺、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應用,浙商銀行圍繞“智能服務”“數智經營”“智慧運營”三大核心功能,打造綜合化、數字化、價值化的7*24小時遠程銀行全流程服務平臺。
2024年,該行推進柜面、網銀、網點智能化轉型,煥新發布手機銀行6.0版本,提升服務便捷性。例如,升級適老“長輩版”,搭建“代發工資”、“分行特色”專區,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截至去年末,個人手機銀行客戶數722.68萬戶,較年初增長18.83%。該行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各類業務近1.3億筆,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
普惠導向,驅動可持續增長新范式
金融科技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民、于社會、于國家,浙商銀行通過數字化不斷拓展業務邊界,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豐富產品服務體系,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浙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以“數智大腦”為核心的系統性工程,給客戶輸送看得見、摸得著的數智金融服務。
例如,該行在“數易貸”“數科貸”“數字化合作項目”為核心的“1+1+N”綜合性數字化業務產品服務的基礎上,搭建“善數貸”產品體系,打造“浙銀數字普惠”品牌。
在我國,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占比超過95%,其融資需求具有小額、高頻、風險較大等特點,對銀行的信貸流程、授信管理、科技能力提出了挑戰。“浙銀數字普惠”品牌正是聚焦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增強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
反映在財報上,2024年末,浙商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54.25億元,較年初增長11%,超額完成監管目標。普惠型信用貸款占比12.55%,較年初提升2.56個百分點,當年新拓展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6229戶。針對困難企業,推動分支行分類施策,并積極助力鄉村振興,保持脫貧攻堅金融支持力度不減。2024年末,涉農貸款余額2405.64億元,較年初增長8.96%。
這種統籌兼顧產業生態中各類市場主體(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的理念,正是浙商銀行智慧經營戰略的核心要義 —— 通過從傳統的 "壘大戶" 式業務模式,向普惠金融導向的小額分散模式轉型,有效實現低風險、均收益的經營目標。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科技賦能金融不是簡單的工具升級,而是服務模式的重構和價值理念的升華。通過數字化,浙商銀行正朝著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的高質量態勢發展,也為行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