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未曾料到,創新藥明星榮昌生物(688331.SH,下稱“公司”)被“小作文”困擾。
今年1月,公司股價一度盤中下滑。此后,公司公告表示注意到互聯網上的若干評論,聲稱其現金流緊缺,及面臨取得銀行授信困難及潛在的來自供應商的訴訟風險等。對此,董事會謹此澄清,該評論的內容及陳述與事實不符,且極具誤導性。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7.69億元,同比增長35.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6.88億元有所擴大。
實際上,2023年公司在接受調研時,就曾被問及資金流緊缺的問題并予以澄清。然而,從賬面資金和各項開支看,捉襟見肘或是事實。
這一切,其實似曾相識。
資金吃緊的輪回
作為為數不多的A+H上市藥企,榮昌生物的錢似乎不夠用了。
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貨幣資金6.09億元,較年初21.87億元有明顯減少。負債端看,同期短期借款0.14億元,償債壓力不大,長期借款為6.28億元。
財務數據如同一個硬幣,折射出兩面。一方面,公司“燒錢”周期迅速。另一方面,捉襟見肘的資金流或影響未來開支。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5.4億元,同比增長94.2%。構成上,2023年上半年員工薪酬、市場開發費分別為2.19億元、1.06億元,各自同比增長142.2%、112%。因此,員工的增加和市場投入推動了費用上漲。
截至2022年,公司銷售人員1167人,自免和腫瘤團隊約各占一半規模。2023年,公司表示商業化能力處于前期建設階段,因此仍需持續投入較多的團隊建設費用和學術推廣開支。
研發費用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達到8.58億元,同比增長30%。同年半年報里,公司在研管線超過10項,且有多個處于臨床三期階段,跨度從國內延展到海外。
今年1月,公司宣布收到美國食藥監管局的認證函,其自主研發的ADC藥物RC88獲快速通道資格,即審核周期將加速,適應癥為鉑耐藥復發性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癌(PROC)。
以此計算,2023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銷售與研發費用合計超13億元,與同期貨幣資金的縮減量基本吻合。賬面上6億多元的資金,對比各項開支,著實捉襟見肘。
壓力之下,公司籌資的路徑有再融資、銀行借款等。當下的創新藥企的資本寒潮,再融資周期長且不確定性大,銀行借款是可靠的方式之一。上市A股前的2019年,公司曾通過資產抵押,累計從兩家銀行獲得貸款1.22億元。
還有一種路徑,就是關聯方內部借貸。公司的一致行動人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醫藥帝國,觸角涵蓋了上游培養基的賽普生物、藥品研發的榮昌生物,以及藥品生產的邁百瑞。
2018年和2019年,公司曾從關聯方榮昌生物借款3.8億元、5.84億元。當時,公司還未實現藥品商業化,因此現金流一直吃緊,直到上市A股后手里的資金才充裕。
然而,關聯交易向來是敏感地帶。更何況,“燒錢”時代中榮昌生物的關聯支出還在加大。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關聯人采購2.7億元,同比增長233%,項目有購買材料、接受服務、租賃房屋等。其中,公司與邁百瑞、賽普生物的交易金額分別為0.7億元、0.53億元。
其中,邁百瑞已通過深交所創業板IPO審核。該企業主營CDMO,即生產服務外包。根據IPO第二輪回復意見,2023年上半年邁百瑞的營收為2.1億元。
如今又到了一個輪回,但這次榮昌生物還多了一招,即藥品商業化。
后浪的來襲
截至目前,榮昌生物有兩款進入商業化產品,包括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后者是被譽為魔法子彈的ADC(抗體偶聯)藥物。
ADC藥物之神奇,在于可精準定位體內的癌癥細胞并實施攻擊。在國內,公司是唯一上市該類藥物的廠家,其余均為外資,包括羅氏、輝瑞、武田、Seagen、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吉利德等。
國產“單挑”進口的格局,一時備受關注。
靶點選擇上,維迪西妥單抗與羅氏的恩美曲妥珠單抗、阿斯利康的德曲妥珠單抗同為HER2。羅氏是最早在國內獲批的ADC藥物廠家,2023年前三季度該藥的全球銷售額達17.25億美元。同期,阿斯利康的中國區收入44.95億美元,該企業表示ADC藥物推動業績上漲。
雖然是相同靶點,但榮昌生物在適應癥的選擇上,避開了國際大廠的鋒芒。2021年,維迪西妥單抗的胃癌適應癥獲批上市,羅氏和阿斯利康的ADC藥物主要針對乳腺癌。
避開鋒芒后,維迪西妥單抗的收入在短期內迎來爆發。2021年和2022年,該藥的銷售額分別為0.84億元、4.12億元。按照2022年公司營收7.72億元測算,該藥的收入占比達53.4%
然而,爆發的勁頭或逐漸遞減。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未公開具體銷售額,僅披露旗下兩款藥物合計收入7. 69億元。若同期保持2022年的占比,維迪西妥單抗的收入可能已增速乏力。
同期,公司在被機構調研時披露,維迪西妥單抗的銷售在崗人數約600人,覆蓋約2000家醫院并準入超630家。不過,覆蓋能否帶來銷售的轉化值得注意。2023年初,公司原副總裁唐剛跳槽到海創藥業,被任命營銷中心副總裁。任職公司期間,唐剛從0到1完成市場營銷體系搭建及商業推廣團隊建立,負責維迪西妥單抗的商業化推廣。
而且,國產ADC格局在2023年底徹底打開,那些后浪逐漸受國際大廠青睞。
同期,百利天恒宣布向百時美施貴寶(BMS)達成合作協議,轉讓旗下一款在研雙靶點ADC藥物的部分權益,拿到后者給予的8億美元首付款。之后,宜聯生物宣布與羅氏達成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用于治療實體瘤的新一代ADC藥物,前者可獲得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5000萬美元。
實際上,榮昌生物也曾經歷類似“輝煌”。2021年,維迪西妥單抗的部分權益曾以2億美元首付款出售給輝瑞。但今時不同往日,新靶點和適應癥層出不窮,研發也來到一個新輪回,公司未來的每一步都影響深遠。(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