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偉
日前,工業級圖像傳感器生產商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光辰芯”或“公司”)遞交《招股書》,計劃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并在主板上市。
營收構成顯示,長光辰芯的收入主要來自工業成像、科學成像,這兩類產品2024年的營收占比合計約95%,另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若按工業成像、科學成像的收入計,長光辰芯在中國圖像傳感器公司中均排名第一、全球第三。
雖然已是行業龍頭,長光辰芯所處的賽道卻比較小眾。2024年,工業成像、科學成像的全球市場規模合計只有41億元,長光辰芯的營收又幾乎全部來自于這兩類產品,未來上市后能否在醫療成像等其他領域實現業績增長,還有待觀察。
多方合力制造“中國芯”
長光辰芯堪稱國內“科研機構+社會資本”合力創業的典范。
公開資料顯示,長光辰芯由王欣洋創立。王欣洋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后去英國、荷蘭深造。在荷蘭讀博期間,王欣洋第一次接觸到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技術,并跟隨導師與荷蘭飛利浦集團合作研發CMOS圖像傳感器。
博士畢業后,王欣洋先后在Cypress半導體、CMOSIS公司工作,主要從事非消費類CMOS圖像傳感器的研究,項目大多面向工業、廣電和航天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業級CMOS圖像傳感器研究經驗。
2012年,王欣洋回國后,主導創立長光辰芯。而長光辰芯的誕生,也離不開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下稱“長春光機所”)的支持。
據《中國機器視覺網》的報道,王欣洋是長春光機所以中科院“百人計劃”的形式引進,雙方看中CMOS圖像傳感器在國內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相對落后的產業發展現狀,決定一拍即合,制造具有“中國芯”的CMOS圖像傳感器。
作為國內光學領域的“搖籃”,長春光機所為長光辰芯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科研背景。王欣洋在采訪中提到,“長光辰芯是一家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半個‘國家隊’的血統也讓CMOS圖像傳感器這種非常燒錢的產業變得沒那么心酸” 。
除了長春光機所,長光辰芯還得到了上市公司及投資機構的支持。
股權信息顯示,本次赴港上市之前,王欣洋、張艷霞夫婦合計持有長光辰芯49.53%的股份,奧普光電、凌云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持有25.56%、10.22%的股份,為長光辰芯兩個最大的機構股東。其他股東還包括高瓴創投、國投招商、國策投資、中芯投資、超興創投等投資機構。
產品供應鏈“受制于人”
本次赴港上市,并不是長光辰芯第一次IPO。
2023年6月,長光辰芯遞交《招股書》,計劃在A股科創板上市,擬募資15.57億元,用于擴大產能、研發中心建設、封裝測試線擴展和補充流動資金。
結果在被兩輪問詢之后,長光辰芯于今年1月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從之前的募資用途來看,長光辰芯IPO主要為了提高在行業中的話語權,這也是與公司在產業鏈中“受制于人”有關。
據本次赴港IPO的《招股書》披露,長光辰芯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除了研發外,其他環節大多依賴代工。目前,長光辰芯的晶圓代工主要依靠以色列高塔半導體(Tower)和韓國東部高科(DB HiTek),2024年兩者采購占比合計約47.5%;封裝則依靠日本KFT公司。
2022年至2024年,長光辰芯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在年度采購總額中的占比分別為77.9%、74.7%、63.7%。2024年,長光辰芯前四大供應商分別來自以色列、韓國和日本。
長光辰芯表示,地緣政治風險若升級,可能導致產能中斷,目前公司也正在積極探索國內替代方案。早在2020年,長光辰芯就成立了子公司攻關封裝技術,并從2022年開始自主開展少量芯片封裝。
本次IPO,長光辰芯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支持公司在工業成像、科學成像、專業影像、醫療成像解決方案等應用場景的持續研發及產品迭代。
業務小眾如何突圍?
資料顯示,CMOS圖像傳感器的應用主要分為消費級和非消費級兩大領域。其中,消費級包括智能手機、數碼相機、汽車電子、安控消防等。目前,消費級CMOS圖像傳感器在整個行業中的占比超過了80%。
長光辰芯則是避開消費級的紅海,專攻非消費級的CMOS圖像傳感器業務?!墩泄蓵凤@示,長光辰芯的業務形成了工業成像、科學成像、專業影像、醫療成像四大矩陣,能提供超50款標準產品。
但非消費級的瓶頸也很明顯,就是行業小眾、成長空間有限。以工業成像、科學成像為例,這兩個板塊2024年在整個CMOS圖像傳感器行業的市占率合計也只有3%左右,全球市場規模剛超過40億元。
再回到企業本身,雖然長光辰芯的業務有4個板塊,但實際上2024年的營收主要來自工業成像、科學成像(占比合計約95%)。專業影像、醫療成像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80萬元、2024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5%、3%。
(圖片1:長光辰芯的營收構成)
此前赴A股IPO時,長光辰芯曾計劃募資4億元用于專業影像、醫療成像的項目建設,第二輪問詢時,科創板要求長光辰芯說明“是否具備開展醫療成像領域的技術支持”?;蛟S監管認為,長光辰芯在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儲備不足,無需募資4億元進行相關投入。
雖然赴港上市不會收到此類問詢,但從目前的營收構成來看,長光辰芯暫時只能依靠工業成像、科學成像這兩塊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長光辰芯科學成像的收入還在萎縮,從2022年的2.87億元降至2024年的1.92億元,跌幅超過33%。而科學成像的收入減少,與長春光機所的貢獻減少有關。
《招股書》顯示,長春光機所及其關聯方對長光辰芯的銷售貢獻率從2022年的22.5%降至2024年5.8%,若長春光機所及其關聯方的貢獻率進一步降低,長光辰芯未來是否只能依賴工業成像?也存在這種可能性。?
長光辰芯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稱,到2029年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只是,在這其中,非消費級的比例能有多大?長光辰芯又能獲得多大的蛋糕?公司上市后能否通過醫療成像等新興領域打開成長空間,都還充滿不確定性。(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