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葉芯
2月28日,南京肯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肯特股份”)在創業板上市,首發計劃募資4.99億元,實際上超募0.071795億元。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注冊制先后落地,上市制度進一步完善,一大批企業蜂擁而入,積極申請A股上市。此前,A股上市公司募資金額連年創下歷史新高,不過這一現象在2023年出現了變化。
Wind數據顯示,2023年A股市場共有313家企業通過IPO上市,合計募集資金達到3565.39億元。這一數字,與2022年的5868.86億元募資金額相比,有所下降,IPO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同比下降了26%和39%。盡管募資總額有所下降,但A股市場在2023年仍然保持了全球IPO募資的領先地位。
在2023年嚴監管下,A股上市募資熱潮稍有降溫,但仍有171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資金出現超過原計劃募資的現象,而募資低于預期的企業也不在少數。那么,上市公司首發募資資金用在哪里?募資低于預期的企業,又是如何解決資金情況的呢?
2023年募資金額下降
2023年,受IPO政策收緊影響,A股的IPO募資額下降。
這一現象,是自2019年注冊制試點啟動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2019年至2023年五年的IPO募資額分別為2532.48億元、4778.66億元、5426.43億元、5868.86億元和3565.39億元。
2023年通過IPO上市的313家企業在板塊分布上,創業板的IPO增量最多,達到110家。其次是北交所,新增77家上市公司,科創板新增67家,滬市主板和深市主板分別新增36家和23家。
從地區分布來看,江蘇省在2023年的IPO數量和募資總額上均位居全國第一,共有58家企業完成上市,合計募資超過587.37億元。廣東省和浙江省分別以51家和47家企業完成上市,位列第二和第三。
從上市企業的行業來看,根據wind一級行業分類,313家IPO企業中,所屬工業行業95家,信息技術87家,材料51家,可選消費42家,醫療保健21家,日常消費12家,公用事業3家,金融和能源各1家。
2023年,A股市場經歷了震蕩下行,市場情緒低迷。為了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證監會明確表示,將根據市場情況,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的節奏。這一政策調整,也使得新股發行的速度放緩。特別是在2023年8月份證監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后,9月至12月的IPO募資金額顯著減少。
實際上,除了階段性收緊IPO節奏,證監會在2023年還發布了關于規范股份減持行為、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印花稅減半等一系列舉措,以優化資本市場的融資環境,提高市場效率,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171家首發超募資金
在2023年首發上市的313家企業中,171家首發超募資金,107家募資低于預期,35家按照計劃募資,分別占比為54.63%、34.19%、11.18%。
在募資規模方面,華虹公司(688347.SH)以212.03億元的募資金額成為2023年的“募資王”,首發超額募資29.15億元;其次是芯聯集成(688469.SH)和晶合集成(688249.SH),分別募資110.72億元和99.60億元。
在資金超募方面,171家首發超募資金企業,合計首發超募資金807.17億元。其中,超募資金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8家。
其中,航材股份(688563.SH),首發超募資金32.85億元,位居首位;航材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航空、航天用部件及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分別為鈦合金鑄件、橡膠與密封件、透明件和高溫合金母合金。公司產品除了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外,還應用于船舶、兵器、電子、核工業、鐵路、橋梁、生物工程等領域。航材股份原計劃募資36.2億元,此次超募了超32億元。公司披露,超募資金將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或根據監管機構有關規定使用。
位列第二的是華虹公司,首發超募資金29.15億元;作為全球第六大、國內第二大的晶圓廠,華虹公司于2023年8月7日登陸科創板,以212.03億元的募資規模,成為年內最大IPO,同時也是科創板史上第三大IPO,僅次于中芯國際和百濟神州。不過,2023年8月23日晚,華虹公司又發布公告稱,計劃使用最高余額不超210億元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阿特斯(688472.SH)超募26.28億元,位列第三;阿特斯表示,本次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將用于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能滿足公司流動資金需求,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財務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維護上市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首發超募資金額位列第四、第五的分別為湖南裕能(301358.SZ)、日聯科技(688531.SH),分別超募資金24.88 億元、21.31億元。其中,湖南裕能在首發募集資金約45億元且超募的情況下,IPO募資完成僅半年,公司再次拋65億元定增計劃,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擴產磷酸錳鐵鋰等鋰電池正極材料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廣鋼氣體(688548.SH)、綠通科技(301322.SZ)、曼恩斯特(301325.SZ)、宏源藥業(301246.SZ)、索辰科技(688507.SH)、濤濤車業(301345.SZ)、中船特氣(688146.SH)、儒競科技(301525.SZ)、鑫宏業(301310.SZ)、中集環科(301559.SZ)、雙元科技(688623.SH)、盛科通信-U(688702.SH)等企業的首發超募資金均在10億元-20億元之間。
通常情況下,在A股市場中,企業上市時超募資金的用途主要為閑置資金理財或購買現金管理產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并保障股東利益;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緩解企業流動性不足的局面;償還銀行貸款,減輕財務負擔;投建新項目,以擴大生產能力或進行研發;進行股權收購,以實現業務擴張或整合;購買土地或房產,用于公司的長期發展;進行股份回購,以提升公司價值。
目前,在A股IPO中,首發超募的企業占比逐漸減少。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28日,今年以來上市的20家企業中,11家募資低于預期,僅有7家出現首發超募,分別為肯特股份(301591.SZ)盛景微(603375.SH)、博隆技術(603325.SH)、北自科技(603082.SH)、西典新能(603312.SH)、諾瓦星云(301589.SZ)、艾羅能源(688717.SH)。其中艾羅能源首發超募11.79億元,金額最多。
107家募資低于預期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107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資金出現低于原計劃募資的情況,合計少募資188.86億元。
對比來看,2023年募資低于預期企業和減少募資總額均低于2022年。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114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資金出現低于原計劃募資的情況,合計少募資296.43億元。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注冊制下,新股發行價格和發行市盈率持續走低,新股募資不足逐漸成為常態。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滬深A股上市的805家企業中,實際募集資金不及預期的股票有273家,占比達到34%,其中有52家企業的資金缺口達到50%以上。
而在2023年107家募資低于預期的上市公司中,芯聯集成首發超募資金低于預期最多,相較于原計劃募資金額較少了16.83億元。
資料顯示,作為年度募資規模第二大IPO,芯聯集成是目前國內少數提供車規級芯片的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主要從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領域的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業務。在首發募資低于預期的情況下,芯聯集成根據實際募集資金凈額對公司募投項目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金額進行調整。例如,公司將原計劃用于“二期晶圓制造項目”的部分募集資金調整至“三期12英寸集成電路數?;旌闲酒圃祉椖俊薄4送?,公司還將部分募投項目結項后的節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以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
除了芯聯集成外,2023年募資低于原計劃募資的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下,比如錦江航運(601083.SH)、中信金屬(601061.SH)、國際復材(301526.SZ)、智翔金泰(688443.SH)、飛南資源(301500.SZ)、新相微(688593.SH)、致歐科技(301376.SZ)、中郵科技(688648.SH)等企業,首發募資金額低于預期的金額分別為9.65 億元、8.06億元、7.85億元、6.89億元、6.10億元、6.02億元、5.94億元、5.64億元。?
通常情況下,當A股上市公司實際募集資金低于計劃預期募資金額時,企業采取調整募投項目、自籌資金、再次融資、優化資金使用效率等多種方式應對。(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