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王健凡
安奈兒,自2017年以“中國童裝第一股”的身份驕傲登陸資本市場后,便成為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然而,面對激烈的童裝市場競爭和消費環境的不斷變化,安奈兒的經營狀況面臨嚴峻挑戰。
自2020年以來,公司營業收入持續下滑,分別為12.57億元、11.86億元和9.38億元,年均同比下降幅度約10.71%。與此同時,公司凈利潤方面亦連年虧損,從2020年的-4681.59萬元惡化至2022年的-2.37億元。公司2023年依舊未擺脫虧損,預計凈利潤虧損幅度將在7587.62萬元至1.18億元之間。據悉,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已關閉了111家直營店與64家加盟店。
盡管安奈兒財務狀況堪憂,但股價表現卻異常波動。從2月8日起,在短短14個交易日內股價累計飆升169.11%,并在2月27日至3月6日期間實現7連板。隨后在3月7日和3月8日迎來連續兩日跌停。3月21日,安奈兒股價盤初創下22.55元的新高,但之后迅速下跌并以跌停收盤,截止4月3日收盤價報14.1元/股。
4.4億元跨界大數據
安奈兒的這一輪股價波動原因,或是趕上一波大數據的東風。去年底,該公司宣布計劃以4.4億元收購深圳創新科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創新科”)22%的股權,意圖深入大數據領域。
這一舉措,對于一家專注于童裝生產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跨界。面對廣泛質疑,安奈兒解釋道,決定涉足大數據產業是因為看到了大數據對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而參與投資創新科正是其嘗試的一部分。
據悉,創新科成立于2005年,專注于大數據存儲系統,涵蓋數據中心、云服務及大數據服務。本次股權收購,對創新科的整體估值為20.25億元,增值率達1167.45%。截至2023年9月,該公司資產總額為8.67億元,應收款項占比達72%,反映了流動性挑戰。此外,2022年及2023年9月,該公司經營現金流負值,分別為-1753.27萬元和-2226.78萬元,揭示出資金運作的壓力。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安奈兒的4.4億元大手筆投資背后,觸及了公司現金流的核心安全問題。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僅為7.19億元,考慮到募集資金專戶余額2.25億元,實際可動用的現金不足5億元。面對現金流壓力,安奈兒在回復函中表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獲得的銀行授信額度為9.5億元,尚可使用額度為7.5億元。這種依賴借貸的策略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財務警示信號。
此外,安奈兒的跨界收購之路并非一蹴即成,關鍵的問題來自于創新科其他股東是否會行使優先購買權。直至目前,安奈兒還未從交易對手方深圳卓云智創科技那里獲得明確的書面通知,使這場收購案籠罩在不確定性之中。3月29日,安奈兒收到了近期以來的第三份深交所關注函,再次被追問收購是否存在爭議和重大不確定性。4月3日,安奈兒發布關于延期回復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公告。
高管減持動向矚目
事實上,跨界大數據并非安奈兒第一次追逐風口。2022年8月,公司決定進軍抗病毒抗菌紡織品領域并成立合資公司,積極布局這一新興市場。
2022年11月17日,安奈兒宣布其抗病毒抗菌面料預計于次年初進入量產階段,此消息發布后,公司股價隨即在次日達到漲停。緊接著,11月24日,公司公布了與深圳校服協會合作的消息,股價再次漲停。從11月18日至12月7日,短短14個交易日內,安奈兒股價驚人地實現了10次漲停。期間,公司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積極解答關于抗病毒面料的各種問題,彰顯了對產品未來的強烈信心。
然而,這種熱烈的宣傳和市場反應背后,產品實際進展與公開披露信息之間的差異開始引起監管關注。2023年1月3日,安奈兒及其董秘寧文因在抗病毒抗菌面料項目的信息披露中存在不準確、不完整的問題而收到監管函。深交所指出,公司未能客觀完整地反映項目的實際進度、量產時間及產品效果,且未充分提示相關風險。無疑暴露了公司在項目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在此背景下,公司高層在股價上漲期間進行的減持行為尤為引人注目。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2022年11月18日至25日,公司時任董事、副總經理龍燕、時任董事徐文利合計減持236.25萬股股份,套現逾2600萬元。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曹璋、王建青夫婦作為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背后舉動值得關注。就在安奈兒宣布擬收購創新科股權后不久,王建青開啟了大規模的減持。2023年12月28日,她與浙江永禧、晉江乾集簽署協議,以14.08元/股,分別向兩家機構轉讓上市公司 6.00%股權,交易對價合計達3.6億元。
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當下,安奈兒對創新科的收購計劃仍懸而未決,《投資者網》對此將保持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