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吳微
2022年底,OpenAI發布的ChatGPT,讓市場認識到AI技術的巨大發展前景。一時間,國內科技公司紛紛布局AI,開發大模型,短時間內市場上就上線了“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360智腦”等諸多競品,最終出現“百模大戰”的盛況。除了爭相布局大模型外,傳媒、游戲、金融等行業,也有大量公司趁勢公布企業在AI應用方面的布局,并相繼成立AI相關子公司或與主流的AI企業簽署協議,以增加企業的AI屬性。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上旬,A股涉及AI概念的上市公司就有530多家,其中既有布局大模型的科大訊飛(002230.SZ)、三六零(601360.SH);也有設備制造、服務器搭建的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在AI應用端金融、傳媒、游戲乃至于消費類企業也紛紛表示企業已將AI技術應用在公司的日常經營中。
隨著AI概念的大熱,2023年上半年,A股也迎來了一波AI炒作熱潮,科大訊飛、三六零、萬興科技(300624.SZ)等布局AI大模型的企業,游戲、傳媒等AI應用容易落地的行業,其股價紛紛上漲。不過,隨著AI熱門公司三季度報、年報的公布,人們認識到AI技術短期內對多數企業業績影響有限,市場逐漸回購理性。據Choice數據統計,2023年5月6日至今,530多家AI概念股中,僅130家企業的股價有所上漲,卻有160多家企業股價的跌幅超過了30%。
AI炒作熱逐漸退潮,但AI行業的故事遠未講完。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KIMI、秘塔搜索等創業公司開發的現象級應用,微軟、金山辦公(688111.SH)也相繼推出了AI辦公工具,大幅增加了人們辦公的效率。即使不使用AI搜索、AI辦公等工具,人們每天刷的短視頻,其中大部分的文案、配音、制作都已使用到了AI技術。
諸多擁抱AI技術的企業中,誰受益最大呢?
大模型落地較難 市場熱情下降
提到AI技術,就不得不提OpenAI及其發布的ChatGPT了。當國內企業認識到大模型的發展前景后,頭部科技公司紛紛入局,開發自身的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三六零的“360智腦”;除了大模型外,萬興科技、云從科技(688327.SH)也公布了專業大模型的開發規劃。市場將各家企業爭相開發大模型的盛況稱為“百模大戰”。
時至今日,“百模大戰”仍未決出勝負。目前國內市場上,仍有騰訊的“混元”、阿里的“通義千問”、華為的“盤古”等諸多AI多模態大模型。從已上線的“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360智腦”等大模型試用情況來看,這些大模型主要對標ChatGPT,即可以提問給出問題答案、也可以生成一些文案或進行圖片的設計。?
與ChatGPT類似,雖然AI多模態大模型功能眾多,但受限于訓練、算力等因素,這些多態大模型的試用效果并不理想。作圖時,大模型還會出現多只手指、吃面不用筷子等情況;對提問的回答也會出現不準確的情況。
雖然科大訊飛、三六零,已在積極推進自身大模型的B端落地,但2023年,大模型對公司的收入貢獻卻十分有限。2023年,科大訊飛的收入同比僅有4.41%增長,三六零的收入同比更是出現了4.89%的下滑。?
相較于通用大模型落地難的問題,專業大模型的商用進程則快很多。百度2023年就依靠AI技術在廣告領域的應用,扭轉了公司收入下滑的趨勢,當年公司的收入同比有了8.83%增長;網易(09999.HK)也依靠AI技術在游戲上的應用,讓2023年公司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億;視頻AI工具開發商萬興科技,2023年公司的收入更是有了25.49%的上漲。
雖然部分企業已憑借AI技術,扭轉了公司收入下滑的頹勢,但2023年,因AI技術獲利的企業并不多。Choice數據顯示,在A股530多家AI概念公司中,2023年收入同比有10%以上增長的企業僅有180多家,占比不到35%。
隨著三季度報、2023年年報的公布,人們也逐漸認識到AI技術短期內對多數企業業績影響有限,市場逐漸回購理性。據Choice數據統計,2023年5月6日至今,530多家AI概念股中,僅130家企業的股價有所上漲,卻有160多家企業股價的跌幅超過了30%。在AI概念熱度消退后,汽車也取代了AI,被“紅衣教主”周鴻祎頻頻談及。?
雖然A股AI熱潮已經消退,但在平靜之下,技術發展的細流仍在潺潺向前。
小應用趁勢崛起 創業公司后來居上
在目前AI行業開源系統較多的情況下,行業的競爭最終將拼算力、拼訓練、拼資本投入。AI芯片主要供應商英偉達,2023年,公司的收入高達609億美元,同比有125.85%的增長。而據《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統計,OpenAI的GPT-4等前沿模型系統的訓練成本預估在7800萬美元,而谷歌的Gemini Ultra的計算成本花費預估為1.91億美元。
除了算力與訓練外,能耗也限制了AI行業的發展。據OpenAI 披露,ChatGPT每天需要處理超過2億次請求,其電量消耗高達每天50萬千瓦時。一年時間,ChatGPT光電費就要花2億元人民幣。
2023年,有大模型研發規劃的企業,其研發投入也十分巨大。百度、網易、中國電信(601728.SH)等企業,2023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百億。其中百度2023年投入了241.92億元用于研發,較2022年的233億元增加了近9億元;網易2023年研發投入同比也有9.57%的增長。專注于AI技術開發的商湯(00020.HK),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在當期公司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高達91%。?
在國內企業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至今,“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360智腦”、“日日新”等大模型均已開啟了試用。產品宣發時,這些企業也普遍稱,自身的大模型在綜合能力方面已超越了GPT-4。
不過,相較于前期投入巨大,商用前景還不明朗的多模態大模型,專注于搜索、長文處理等精品化AI工具,更受C端用戶的青睞。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月之暗面”)推出的搜索及長文處理AI工具KIMI,此前就多次出現了因用戶訪問量過大,公司算力緊張的情況。在經過多輪的訓練與優化后,目前KIMI已具備處理200萬字長文檔的能力。
天眼查顯示,自2023年4月成立以來,月之暗面也已完成了三輪融資,先后獲得了紅杉中國、美團龍珠、小紅書、阿里巴巴等知名公司的投資,其估值也由2023年6月的3億美元上漲至2024年2月的25億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估值增長了7倍多。
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2023年人工智能(AI)行業現狀報告》顯示,雖然2023年AI行業融資熱潮較2022年相比有所消退,但當年全球 AI 初創公司融資總額仍有4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27.10億元)。
行業整體融資規模有所減少,但頭部企業卻獲得了大量的關注。據《騰訊科技》報道,2023年,OpenAI就獲得了103億美元的融資;為了搶占先機,微軟累計對OpenAI的累計投資就已達到了130億美元。?
AI技術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資金儲備將是評估一家AI公司發展前景的重要指標。在目前有大模型開發規劃的企業中,網易的貨幣資金儲備最高,2023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賬面余額高達1222.85億元,其流動資產在當期公司總資產中的占比也有76.75%。雖然公司還未盈利,但商湯也儲備了105.23億元的資金。
行業百花齊放 技術發展高于預期
相較于通用型大模型落地較難的問題,搜索及長文處理AI、辦公輔助AI、視頻制作AI等精品化AI工具早已深入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軟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AI辦公工具,該工具可以進行文案閱讀、文案生成、PPT生成等;2024年4月,在進行長期免費試用后,金山辦公也對其WPS AI 進行收費;目前來看,WPS AI 的很多功能,與微軟的產品類似。
除了工作外,生活領域,AI技術的應用則更普遍。目前主流的游戲企業,均已將AI技術應用到游戲的開發中;此外,像網易、巨人網絡(002558.SZ)等公司還將AI技術應用在游戲中,玩家可以通過AI自己定義地圖,或者與有AI技術支持的NPC進行交互。
視頻領域,從文案撰寫到內容制作,再到內容分發,均已使用到了AI技術。據aicpb于2024年3月公布的AI產品榜,Top100產品中涉及圖像和視頻類的AI工具約占42%,且訪問量大多位于中上水平。此外,中國AIGC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AIGC產業白皮書2023》指出,中國文生圖產業作為文生視頻的上一階段,已經積累了5000萬左右的參與網民,在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上占比達到 5%-10%。?
當然,AI技術的發展前景不僅僅局限在辦公、娛樂等方面。AI技術在金融、教育、醫療、工業等方面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在醫療領域,AI技術可以進行影像處理、智能問診、臨床決策、個人健康管理、醫學教學、新藥開發等;工業領域,AI+設計、AI+安全、AI+質量、AI+效益等均有著一定的發展前景。
正如巴菲特所說的那樣,雖然很多人看不懂AI,但AI的潛力類似于核武器,正悄然改變著世界。(思維財經出品)■